今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为保护和利用名人故居,发掘邵阳的历史文化资源,把邵阳建成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名人故居延续城市文脉》系列报道,试图探寻名人故居的保护现状、症结所在和解决之道。
2012年1月,位于北京东城区北总布胡同3号院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引起舆论广泛关注,再次暴露出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的矛盾,也给各地名人故居保护敲响警钟。
魏源、蔡锷、贺绿汀、严怪愚、魏光焘、宛旦平、刘坤一、廖耀湘……一大批儒学名士、历史名将让邵阳蜚声全国,也让无数邵阳人引以为傲。那些散落于大街小巷、田野乡间的殿堂或民居,见证他们的人生轨迹和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留下许多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众多名人故居,既是邵阳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颇具教育意义的旅游资源。时至今日,我市名人故居还有多少?这些名人故居保护现状如何?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深入邵东、隆回等地进行调查和探访。
贺绿汀故居恢复原貌修旧如旧
著名音乐家贺绿汀的故居坐落于邵东县九龙岭镇新庵堂村,建于清同治五年,一进二横,共有房14间,整个院落呈现“凹”字形三合院。200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月16日上午,我们来到这里探访。
贺绿汀故居现由其亲侄子贺玉强等亲属居住,基本保持原貌。走过一段青石板路,便来到了故居槽门。槽门上,挂着一块“贺绿汀故居”牌匾,牌匾两侧刻有精美的龙饰、人物图案。正屋内,陈列着贺绿汀的生平事迹、珍贵照片和国家领导人及其友人题词的文、图资料。
邵东县文物局工作人员介绍,因年久失修,贺绿汀故居土砖风化、木质腐朽,2003、2009年先后对瓦面、西端倒塌的两间房进行了修复。贺绿汀诞辰110周年前夕,他们又积极筹资20余万元,对槽门、前坪、围墙、古井、庭院沟坑等按原貌进行复原修缮。修葺一新的贺绿汀故居古风依旧,但值得堪忧的是因缺乏资金,故居主体的部分墙体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严怪愚故居堆放杂物废旧破败
如果不是本地朋友带领,或是房屋门楣上悬挂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牌匾提醒,走过一栋青土砖混砌的废旧破败的两层瓦房门前时,谁也不会发现这里就是“新闻怪杰”严怪愚的住宅。如今的严怪愚故居,早已没有了与“全国八大名记者之一”名气相符的气派。
严怪愚故居位于邵东县九龙岭镇李老桥村。故居走廊上堆放着几堆柴火,堂屋内杂乱地堆放着板凳、煤球、鸡舍、打谷机等杂物,外墙出现了一条细小裂缝。在此居住的严怪愚侄子严家风说,由于年久失修,房子漏水严重,他不得不时常检修瓦片。政府没有投入资金进行保护、维修,到底是想原样保留它,还是让我们自行处理呢?”严家风疑惑地说道。
魏午庄故居门窗破损墙体垮塌
抗倭名将、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魏午庄(魏光焘)的故居位于隆回县司门前镇石山湾村,属木质结构四合院,2002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通过走访、调查发现,魏午庄故居保护现状令人堪忧。故居山墙、门窗遭到破损,部分枋柱槽朽化严重,厨房因失火及长年遭雨水侵蚀失修而墙体坍塌,倒塌的墙面长满了野草、青苔,倒塌的房间内,大量碎瓦片和腐朽的木料散落了一地。
邹汉勋故居局部改建破坏风貌
近代舆地学奠基人邹汉勋的故居位于隆回县罗洪乡官树下村。与同为省保单位的魏午庄故居相比,邹汉勋故居的保护现状也不容乐观。
故居槽门山墙经过风雨洗礼,破损不堪。四合院靠近大路的老房子已经被拆除,建起了现代化的红砖水泥房,破坏了原来的古朴格调和整体风貌。再往里走,一座红砖房矗立在眼前,与故居老建筑极不协调,旁边的一栋老房子摇摇欲坠,屋顶塌陷、椽木腐朽、瓦片脱落,雨水透过破损的瓦片滴落下来,地面潮湿一片,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故居的沧桑与破败。
钟世桢故居改建学校面目全非
晚清“中兴良臣”钟世桢世居的钟家大院,位于武冈市邓元泰镇黄木井村。钟家大院外一间简陋小屋里,82岁高龄的钟正德老人娓娓道来故居的历史和轶事。钟正德说,解放后,钟世桢故居曾被改建成学校,改得面目全非的屋内陈设替代了先前的雕梁画栋,也将记录在建筑上的历史和沉淀洗劫一空。如今,只能从厚重的《武冈州志》和残砖破瓦中想象曾经的气派。
宛旦平故居设纪念馆供人参观
红八军参谋长兼第二纵队司令宛旦平的故居位于新宁县白沙镇旦平村,现保存较好的宛氏宗祠,修建于清同治年间,为砖、石、木结构围合式庭院。
2007年至2010年,新宁县乾坤旅游公司董事长谢志民先后筹资680多万元,其中个人出资480多万元,收集整理了宛旦平等新宁籍革命烈士的事迹,在宛氏宗祠的基础上,建成了新宁革命烈士纪念馆、宛旦平烈士广场,并铸造了宛旦平铜像,供参观者瞻仰凭吊。如今,这里成为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景区,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自对外免费开放以来,先后接待游客16万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