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星楼通书古本。
望星楼通书传人李天伦(右)在传授技艺。
望星楼通书习俗,是根据《望星楼通书》而运用的民间社会实践活动,在湖南、广西、贵州等地,人们从事农耕、修造、婚丧等,均要对照《望星楼通书》,参考宜忌行事,一百多年来,逐渐形成了望星楼通书习俗。
《望星楼通书》是湖南省隆回县周旺镇车塘李氏的家族文化,最初以手抄本传世,相沿已有四百多年,后借鉴本宗李奉来《崇正辩谬》,在清光绪早年由李靖臣推出木刻印刷版《望星楼通书》。通书根据《数理精蕴》、《历象考成》、《协记辩方》等历法历书,内容涉及天文、星相、堪舆、风水、气象、民俗、预测等学科,创造性地采用弧角算法,结合地球经纬,融入飞星奇门、七政四余等内容,正文以农时、节气为主,逐日注有百姓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行事宜忌,也附有春牛图、方位利煞图及谚语格言、风俗习惯、生产生活常识等。通书封面为龙色(黄色),每年刻印出版一辑,李靖臣时代的年销售量为20万册以上,李馥生接管后,通书事业达到高峰,年销量上100万册,遍及南方诸省及东南亚华人地区,解放初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曾邀他去切磋技艺,以检验他的独特推算方法。2009年,车塘李氏传人李天伦、李书亮、李可爱等推出《李馥生真本望星楼正宗通书》。
通书传承者们主要在观天象、定节气、卜年风、测吉日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在农耕为主的时代里,通书成果已经达到了相当精度和水准,客观上指导了农家破土开耕、抛粮下种等农事活动,指导了民间建设修造、嫁娶安葬、开市交易、祭祀等社会活动,满足了当时人们的习俗需求。引进的西方天文科技思想,启迪了人们认知自然规律,为后来的天气预报研究奠定了基础,为现代行为预测学研究做了大量的有益实践,也开创了隆回木刻印刷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