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是一个国家兴衰荣辱的缩影,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今年7月,通过推荐、评审,我市在全市遴选出20个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好家庭,并将在“八一”前夕进行公开表彰,以通过他们的榜样示范,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染力,引领广大群众的价值取向,吸引更多有志青年献身军营建功立业,更多家庭关心和支持国防建设,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国防建设的浓厚氛围。
暴涨的河水中,一名在河边戏水的小孩不慎滑入河中,瞬间被急流卷走。正在他人不知所措之时,一名在河边散步的青年冲上前去,跳入河中将少年救起,青年自己却精疲力竭地晕倒了岸边……发生在2012年7月25日新邵资江河岸的一幕,还深深地印在众多市民脑海里。这名青年,就是后来被省委、省政府授予“见义勇为好青年”、在网上被亲切地称为“最美兵哥哥”的雷湘君。
如今的雷湘君,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理工大学野战学院一名品学兼优的军校生。说起自己的成长之路,雷湘君感慨地说,自己能有今天的成长,除了部队的培养外,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
雷湘君已经去世的外公 ,是一位1951年参军的老军人 ,曾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浴血奋战三年 ,经历了九死一生。回国后 ,老人长期在西北驻军某部 ,从事条件十分艰苦的地质勘探工作 ,后来因病不得不离开部队 ,被安置到新邵县军干所休养 ,享受副团级待遇。因为奶奶随军多年 ,因此 ,雷湘君的母亲邓金花也出生在部队 ,在部队长大 ,并在部队参加工作。雷湘君在外公家长大 ,从小就怀抱从军报国梦。高中毕业后 ,在父母的鼓励支持下 ,毅然投笔从戎。入伍后,雷湘君曾在广州军区驻海南和广西柳州某部服役。在服役期间 ,除了出色地完成各项军事训练科目外,他经常热心地为当地的困难群众排忧解难。驻地附近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孤独一人 ,身体多病 ,无人照顾 ,雷湘君知道情况后 ,将自己平时积累全部拿出来 ,为老人治病 ,并且每个星期都要抽时间去看看老人 ,和他说说话 ,扯扯家常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 ,老人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雷湘君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服役期间 ,他多次参加过抢险任务 ,并被评为优秀士兵。2012年7月25日 ,他跳入河中将小孩救起后,自己被送入医院 ,抢救多日才恢复健康。他的事迹先后被新华网 、人民网 、解放军报 、战士报 、湖南日报等多家军内外媒体报道 ,他被部队荣记二等功 ,被团省委授予2012年 度“五四青年模范”奖章。期间 ,雷湘君所在的集团军组织了巡回报告团 ,在广州军区各部开展巡回报告。2013年 ,雷湘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军校 ,为自己的军旅生涯翻开了新的篇章。
雷湘君的外公离开部队后,母亲邓金花也随父母回到老家,现在新邵军干所工作。军干所常年住有数十位军队退养干部,他们曾经为革命胜利和部队建设做出过突出贡献。但是由于年高体弱,一些人还曾负过伤,所以很多人行动不便,需要照顾。为让在此休养安度晚年的军队离退休干部生活愉快,让他们的亲人没有后顾之忧,邓金花以一名军人后代的崇高荣誉感和一名民政工作人员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以一名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柔情,对老人们关心备至,有求必应,得到了他们的高度赞扬,也受到了他们亲人的由衷感激。因为工作出色,邓金花多次被评为县、局两级先进工作者。
雷湘君的父亲雷安祥 ,同样从小就怀抱从军报国之梦 ,虽最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踏入军营 ,但他身上浓厚的军人情结却从未消退。2007年 ,雷安祥担任新邵县民政局局长。从那时起 ,他就在想 ,要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 ,将“双拥”工作做好做实。七年来 ,雷安祥一直 把“双拥”工作作为工作的主旋律和重头戏 ,倾注了大量心血。新邵是革命老区 ,有着良好 的“双拥”传统。雷安祥平时经常抽出时间去部队,参加军民共建单位与部队开展的军民联欢活动。同时 ,积极主动了解官兵生活和工作情况 ,倾听他们对民政工作的意见建议 ,特别在每年春节 和“八一”等重大节日 ,他都要陪同县领导去部队开展慰问走访,不断巩固和加深军民鱼水之情 ,倾力为部队建设排忧解难。同时 ,他积极配合政府全力做好退伍军人的安置工作。近6年来 ,新邵县克服困难 ,先后将1000余名符合安置条件的退伍军人安置到县财政全额拨款单位 ,该项工作位居全市第一名 ,走在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