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文明城市,一个邵阳人矢志追求的“邵阳梦”,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一个永无止境的提升过程。
为使城市更加文明,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多年来,全市上下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如今,810万邵阳儿女共赴文明之约,持续不断地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已经成为邵阳最动人的风景,让邵阳这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城市更加美丽。
为使城市更加文明,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多年来,全市上下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如今,810万邵阳儿女共赴文明之约,持续不断地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已经成为邵阳最动人的风景,让邵阳这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城市更加美丽。
举全市之力 融全民之智
省级文明城市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各个方面,是我省综合评价城市管理水平的最高荣誉,是城市最具竞争价值的“金字招牌”。对于正处于加快发展中的邵阳来说,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被赋予更深刻的内涵——不仅是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建设美丽和谐邵阳的现实所需,更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早在2010年,市委、市政府就向省文明委提交了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申请,一场凝心聚力、积极作为、奋力突破的攻坚之战在全市打响。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本着将邵阳建成“基础设施完备、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文明和谐、环境优美舒适的现代城市”的目标,坚持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改善环境、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工程,作为树立城市文明形象、发展先进文化的龙头工程,作为为民办实事、谋利益的民心工程。为有序推进创城工作,我市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为顾问,市委副书记任指挥长的创建省级文明城市领导小组,建立出台了《邵阳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实施方案》、《任务分工方案》、《问责办法》等30余个规范性文件,将创建测评指标分解细化到三区和66个责任主体单位,层层签订责任状。
举全市之力,融全民之智,成为创建工作的必然选择。大祥区、双清区、北塔区是创建主战场。他们克服点多、线长、面广的压力,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和环境综合整治,许多老旧社区、小街小巷、集贸市场等面貌焕然一新;各部门单位各司其职,创新举措,完善城市功能,规范城市秩序,提升服务水平,满怀豪情地投入各项创建工作中,汇聚成创城工作的强大合力。
造宜居环境 惠民生之实
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八大环境建设”和创建活动开展,测评指标有146个大项、1000余个小项),更是一项脚踏实地的民生工程。面对纷繁复杂的创建工作,我市坚持以提高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核心,以加强城市基础建设为重点 ,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指标任务。
于是,一项项温暖人心的“民生套餐”相继出炉,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落到实处,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越来越高,这座城市正以日新月异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为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我市全面推进城区骨干路网改造,开工建设了“最美十条街”;历时两年完成367条小街小巷改造任务,城区小街小巷全部改造到位;对中心城区实施“限摩限电”,建成30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方便了市民出行……道路更宽了,环境更美了,生活更舒适了,整洁有序、温馨文明的城市环境日益呈现在眼前。“限摩限电”的经验更是受到省领导充分肯定,省内外10多个市州来我市考察学,中央和省多家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
针对精神文明阵地相对滞后的问题,我市加大投入,开工建设了邵阳博物馆、邵阳文化馆、邵阳图书馆、邵阳美术馆、邵阳城市规划展览馆、邵阳大剧院、邵阳青少年活动中心、邵阳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五馆一院两中心”,并做好原有文化场馆的修缮管理,全面落实了向市民免费开放政策。同时,抓好公园、文化广场、社区活动点等居民室外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建设,建设了西苑公园、六岭公园、北塔公园、资江南岸风光带片区等项目,市民文化休闲环境日益改善。
我市还致力抓好公共设施配套建设、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工作,新建垃圾中转站28座,改造维修34座垃圾中转站,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开工新建和改造公共厕所247座、已完成公厕提质改造109座;投入8000多万元,安装景观灯12万盏,灯化亮化工程初见成效。
从硬件建设到公共设施,从道路交通到人居环境,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进程中,我市留下了一个个蝶变的华丽瞬间,让城市的魅力不断得到升华,市民得到实惠。
“三创”协调联动 形成创建特色
我市坚持以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联动创建,协调各方力量,实现各项工作互为补充,破解创建难点,落实创建指标,形成创建特色。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迅速提升城市卫生整体水平。今年投入资金1.37亿元,着力推进农贸市场、车站、社区居民楼栋、城乡接合部、城中村等重点难点区域的卫生整治,改造农贸市场35家,预计9月份前可全面完成;加强城市卫生环境工作常态管理和奖惩力度,每季度对三区卫生进行测评排位,第一名奖励20万元、末位罚10万元;建成数字城管系统,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整治。
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培育城市生态建设亮点。2013年,共造林36.3万亩,实现森林覆盖率58.5%,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三边三区三年”绿色行动植树3.1万亩,是近十年造林总和,市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1.5%、3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平方米,新增湿地保护面积9872公顷。完成中小河流治理项目18个,治理河道23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22.3平方公里,生态修复36平方公里。新宁、洞口分别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获批国家湿地公园4个。
(小标四)树文明新风 育文明市民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是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重要目的。”据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市民是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主力军 ,更是展现文明的主体,每位市民都有责任参与到文明创建活动中来。
“学雷锋”志愿服务、道德讲堂、文明餐桌、文明家庭、文明劝导、道德模范评选……以创建活动为依托,广大市民文明创建的热情充分释放,奏响了文明动人的美丽音符。其实,这些品牌活动还可以列得更长,而在这背后,是邵阳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不断进步,是市委、市政府长期对全市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和支持。
随着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市民崇尚文明、追求进步、践行文明礼貌已成为共同愿望和自觉行动。目前,全市志愿者注册人数已达53万余人,先后组织城市卫生清扫、文明出行交通劝导、健康上网宣传、保护母亲河、关爱留守儿童、扶贫帮困等集中行动65次,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