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网讯 在全国进出口形势下滑的大景之下,我市进出口企业逆势上扬,增速惊人。9月2日,市商务局外贸科发布消息,我市今年1到7月进出口总额达到4.47亿美元,分别高出全省、全国平均水平15.31和35.31个百分点。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开发型经济,外向经济发展迅猛。短短几年时间,我市外贸进出口总量从2006年的8000万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5.92亿美元。今年省市商务部门大力实施破零倍增计划,全市新增出口备案登记企业34家,湖南广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绥宁联兴竹业等12家外资企业实现出口破零。湖南奇力工具、洞口肉食冷冻、洞口兴雄鞋业、隆回兴昂鞋业等26家企业实现同期倍增。
我市进出口企业特点明显,一是产品品种多,涵盖鞋业、机电产品、皮草皮革、发制品、打火机、医药化工、农副产品等200多个品种。二是出口占比大,去年海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市出口占进出口总量的88%,进口只有12%。三是出口企业80%都是民营企业。四是资源型产品为主,竹木、发制品、冻肉、罐头占60%以上,因此,面对动荡的对外经济贸易形势,我市进出口影响较小。
让人喜悦的是我市出口主体不断壮大。近年来,我市力推进银企对接,金融资本加大了对出口大户阳光发品有限公司、湖南玉新药业、湖南立得皮革有限公司、湖南李文食品有限公司、邵东县龙丰实业有限公司、邵东县吕氏贸易有限公司、洞口县三可食品有限公司、邵阳市宝庆肉类联合加工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市外贸主体不断壮大。全市年进出口额过5000万美元的1家,过3000万美元的6家,过1000万美元的18家。邵阳市纺织机械有限公司退城进园等重大项目和九兴鞋业在我市投资加大,我市出口大户日益增多,一批以高新产业、高端制造为主体的出口导向型企业正加快规模扩张,致力转型发展。
今年我市出口结构逐步调优。近年来,我市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努力探索企业出资研发、成果院企共享的合作模式,全面抢占技术优势,加快技改创新步伐,不断优化出口结构。同时,紧紧抓住沿海产业转移的契机,致力引进高端制造、生物化工、新型能源等新兴产业,全面提高我市外贸企业的发展质量,不断推进出口产品品牌建设。目前,我市出口产品已拥有机电产品、皮革皮草、发制品、打火机、鲜冻猪肉、桔子罐头、医药化工产品共40大类269个品种,其中,东联、李文、阳光、吉利、高沙、易龙等12个品种已成功获批国家和省知名品牌,在国际市场尤其是亚洲、非洲市场享有广泛声誉。现在我市外贸出口逐步摆脱了以鲜冻猪肉、农副产品、竹木制品等资源性产品出口为主的单一模式,形成了以高新产业为牵引、传统产品为支撑的多元化格局,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逐年加大。全市打火机、发制品、箱包等产品出口已达3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60%以上。
近年来,我市积极引导全市出口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和网上贸易,鼓励有品牌优势和市场基础的出口企业设立境外销售平台,不断巩固传统市场,努力拓展新兴市场。同时,充分发挥我市民营企业投资东盟逐成规模的优势,引导市内生产企业与境外投资企业联手经营,全面带动和扩大我市工程机械、建筑材料、水电设备和五金工具的出口。目前,我市已在老挝、泰国、越南、香港、台湾、南非等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销售平台10个,传统产品出口已稳占亚洲和非洲市场,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正逐步跻身欧美市场,主销市场有印度尼西亚、老挝、泰国、印度、意大利、韩国、日本、阿联酋、美国、香港、马来西亚等,对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年出口额占比将近80%。
我市外贸出口潜力巨大。初步统计,市内企业每年通过广东、浙江、上海等地代理出口超过5亿美元,九兴控股在邵投资的4个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新增外贸进出口总额可以突破3亿美元。去年我市通关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韶山海关、株洲出入境检疫局在我市设立工作组,我市出口企业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报关,大大节省了企业成本,大大便利了企业出口创汇,预计全市今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可突破8亿美金美元,跻身全省外贸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