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一辆垃圾转运车正在位于大祥区檀江乡双江村的市区生活垃圾转运站“洗澡”。我市在城区环卫保洁和垃圾转运及其无害化处理领域实行市场化运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黄仁发摄
邵阳新闻网讯 路面常见成堆的暴露垃圾、道路好几天才洒水一次、资江邵水两河上经常漂浮着大量的垃圾……曾几何时,市民们提起市容环境,就只能用“脏乱差”来形容。而现在,街道清扫到位,暴露垃圾不见了;河上鲜见漂浮垃圾,道上常见机械作业……整个市容市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这一切,是我市推进环卫市场化运作带来的成果。9月1日,市城管局环卫科科长杨金生深入介绍了近年来我市推行环卫市场化改革的经验。
2012年以前,城区的环卫工作由于“政事不分、管干不分”,在规范用工、保洁质量、工作效率、环卫投入等方面存在着各种的问题。随着城市不断发展,相对落后的环卫作业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城市管理的需要,成了提升城市品质的短板。在这种情况下,引入新的环卫管理机制已迫在眉睫。
2012年,双清区率先试吃螃蟹,将环卫工作推向市场,把辖区内80万平方米的环卫保洁作业交给市政清洁公司管理。短短几个月,街道的卫生状况便发生了明显变化。同年9月中旬,大祥区直接公开招投标,将14条道路共147万平方米的保洁工作推向市场。2013年5月,在公开招投标的运作之下,北塔区50万平方米的主街干道和资江、邵水市城区河段两岸的清扫保洁作业(包括河面漂浮物打捞工作)也先后实行市场化。目前,我市城区主要街道的清扫保洁工作分别由惠杰公司、家园公司、丰采公司、鑫梓润公司、鸿鑫公司5家公司承包,资江、邵水保洁工作由邵阳市宝林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承包。同时,大祥区部分小街小巷,火车南站站前区和百春园小区的清扫保洁也渐渐与市场并轨,全市城区实行市场化运作的清扫保洁面积达到427万平方米。
“我们进入邵阳之后 ,也带来了其他城市的先进环卫理念 ,建立起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的环卫作业新机制。”惠杰公司负责人伍程亮介绍说。公司接管环卫工作后 ,明确了人员分工与职责 ,对环卫工人的清洁标准和工作时间有了硬性规定 ,并通过加大考核督查力度 ,提高了环卫工作效率。
目前,我市通过环卫市场化实现了环卫部门的职能转变,将政府部门从“管干一体”的模式中解放出来。环卫作业方式也从突击式、运动式转向了常态化管理,提升了城市整体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