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在魏源的故里隆回司门前镇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特困村——五通村,那里地理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当时全村10个村民小组,297户、1039人散居在一个个山角落里。
直到1998年冬天,90年代司门前首屈一指的“大老板”欧阳长德,经过思考,做好妻子和家人的思想工作,从深圳回到这个一穷二白却生他养他的五通村,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建设家乡的漫漫长路。
村民咨询移民集中安置问题。
高山绘景长芬芳
1998年至今,在五通村担任村官至今,为了让全村百姓彻底改变生存、生产、生活条件,共同打造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幸福、村风文明、村庄靓丽的现代化五通村,欧阳长德因地制宜的结合五通村的特点,按部就班的做了一套又一套改造五通村的计划,并一步步实现着蓝图。
五通村的村民世世代代依山而居,生产生活非常不便,并有泥石流安全隐患,欧阳长德通过一个多月的调查走访,计划用五年时间将3个组132户450人进行移民搬迁, 2004年至2008年的五年间,欧阳长德组织召开党员村组干部工作协调会206次,走访劝导村民1300多人次,个人出资85万多元,调解各类纠纷210起。还多次被人打过,也被人指着鼻子骂过,甚至有一两年被一些不理解的村民闹得他一家连年夜饭都没有吃成。但他坚持忍辱负重,在山上山下来回奔走了4年零7个月,就这样,他没有向政府伸手要一分钱,也没有向上级交过一起矛盾,成功地将3个组、114户山上村民从泥石流隐患区进行了整体安迁,建起了移民新村。搬下来才几个月,就有8名大龄青年相继找到了对象,先后成家。从此114户村民的生活条件发生了根本改变。
就在2011年,成立了“山林专业合作社”,年收入30万元左右,312户村民定权的林地+林木总计股金1710万元,并安排3个途径合理分配受益:1、老百姓分红,2、基础设施投入,3、村集体管理和再造,入社农户要与合作社签订合作经营管理协议。
五通村长3.2公里、宽5米的水泥路。
纯净的山泉水经过修建的蓄水池输往周边的9个村。
上善若水德愈馨
欧阳长德一上任,为了实现解决村民温饱的承诺,出资65万元,带领150名村民辛勤劳动,一条8公里长的高标准水渠象一条玉带挂在半山腰上,满足了每丘田里有水,从此,全村500亩稻田实现了旱涝保收,每年增产粮食20万斤,相邻的两个村也同时受益。
2008年,五通村建成了总投资260万元的自来水厂,辐射周边9个自然村,供1.4万人口安全饮水自来水厂总投资,村民落户费1500元一家,1元一吨,年盈利30万元左右。
现在,五通村水、电、路都通了,修不起楼房的修起了楼房,村民的幸福指数高了起来。
“刘田香小卖部”老板刘田香满脸笑容的站在自家的小卖部里很是开心:“我今年44岁了,以前住在山上的木屋十几年了,从山上下来一趟得半个多小时,下雨天就更难走了,全家人一年靠种田种地只能挣个四、五千元,08年德书记说服我们搬下来,建房子的地由村里出,现在光我一个人开小卖部一年就能挣一万多元,爱人在附近乡镇做木工,儿子在湘潭知名电梯公司上班,以前想不到可以过上这么好的日子,德书记为民着想,是一名真心实意帮群众办事的好书记。”
五通人民广场。
五通村休闲健身、饭后散心好去处——“和谐园”。
从2000年至今,欧阳长德把家里所有的积蓄共450万元,连同政策项目资金添补使用,共完成全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4个,除水、电、路、自来水厂建成外,村里还建起了活动中心、村民广场、广播站、网站、消防设施、村民会场、和谐乐园、图书室、村民红白喜事公共食堂、三公里路灯和垃圾回收站,全村基本搞好了绿化、美化、亮化。在全村现有的326户村民中,有290户住上了小洋楼,进行了改厨、改水、改厕,用上了沼气和太阳能。从2000年到2014年的15年间,全村共考录重点本科大学生57人,二类本科、大专生123人、研究生11人。五通村连续14年没有发生过刑事案件,8年没有发生过治安案件,近三年没有发生过村民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并长期坚持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五通村在从来没有争取扶贫、示范及领导挂点的条件下,连续三年被评为邵阳市安全文明村、湖南省卫生村、湖南省生态村、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基层组织。
五通村的发展变化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村民也得到了很多实惠。欧阳长德从2002年以来,在村民中的满意率一直保持93%以上。1988年至1998年,他在深圳省吃俭用赚了10年钱,全部用在老百姓的事业上,98年至今回到村里当了10多年的义务村官,为了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付出着。
欧阳长德接受采访。
今年冬天,村镇银行——“农业互助基金合作社”也将开启,年收入将近100万,届时,这又将是五通村村民收入来源的一个大头,五通村已经彻底摆脱了数年前“特困村”的帽子。欧阳长德一直怀着那颗深沉的赤子之心,在他的带领下,五通村正走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