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新闻

观察丨产业快速升级的“邵东模式”是如何炼成的?

来源:观潮的螃蟹 作者: 2022-09-29 16:46

根据进化规律,自然环境和生存环境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产业进化也是如此。

湖南省邵东市通过成立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培养与引进等一系列服务,大大改善了企业生存环境,产业迅速进化升级,形成了“邵东模式”。

▲ 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

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传统产业大县,到通过科技赋能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强县,这段距离应该有多远?

或许,只有一个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的距离。

邵东市,上个世纪90年代曾享有“百工之乡”美誉,打火机、箱包、小五金、印刷等小产品制造享誉全国。

进入21世纪,这种粗放型经济在新形势下逐渐失去竞争能力,邵东进入传统行业转型、新兴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急需新思维、新动能注入,邵东市委市政府急需破解之法。

2016年,邵东大力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招商活动,发现邵东籍老乡、广东工业大学杨海东教授创办的佛山广工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十分成功。

于是,邵东市与杨海东教授团队“亲密接触”,最终达成合作意向。2017年1月,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应运而生(以下简称“邵智院”)。

投下一颗“小石子”,激活产业发展“一池春水”。

5年多来,邵智院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有力推动了邵东市打火机、五金工具、中药材、箱包鞋服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了智能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形成了小平台托起大产业的“邵东模式”。

“邵东模式”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邵智院有何种神奇的魔力?观潮君为您详细解读。

“老树发新芽”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邵智院是一个怎样的平台?简单来说,这是一个集智能制造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培养与引进于一体的开放式、网络化、集聚型的公共服务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

▲ 邵智院将自身发展与促进邵东及周边地区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紧密结合。

邵智院始终瞄准产业制高点,将自身发展与促进邵东及周边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紧密结合。

邵智院成立,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邵东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问题。

针对邵东制造业小而散的特点,邵智院整合了创新链和供应链,着力打造邵东智能制造加工联盟体系,建立了涵盖30余家企业的共享工厂,构建了标准化硬件、软件、服务和耗材集合的智能制造产业加工区,促进了区域制造资源的集聚、整合、共享,推动了产业集群式发展。

面对邵东中小企业自动化程度低、生产线改造成本高的现象,邵智院有针对性地建设了3个省级研发平台,与邵东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共建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的服务力度。

同时,邵智院充分利用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技术储备优势,将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装备、3D打印等新型技术“嫁接”到邵东的打火机、小五金、箱包等传统产业,对生产过程的重点领域和瓶颈工序实施智能化改造。

以邵东最有名的打火机行业为例,邵智院针对因个别打火机火焰不达标导致退货的问题,应用人工智能视觉检测技术,增加火焰高度智能检测、气量自适应调节等两道工序,解决了焰苗高度不稳定的技术难题。

同时,邵智院还引入了机械臂、码垛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助力传统制造企业实现从“手工作坊”到“自动化工厂”的数字化迭代。如今的邵东打火机行业已经从低门槛低技术产业进化为高门槛高技术产业,“小型装配体高效智能生产线研发及其打火机产业化应用”更荣获了2021年湖南省科技进步奖、2022年中国创业创新发明奖。

大数据管控 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邵智院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考核管理的痛点、难点问题,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 邵智院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

2018年,邵智院开启湖南首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计划,自主研发了基于大数据的制造业精益管控平台,可实现生产、能耗等关键数据的实时采集管理,具备节能改造、订单成本测算、产量统计、设备诊断维护等功能,为企业优化生产、节能减排、科学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在湖南龙霸五金工具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与邵智院的互联网团队技术人员,正通过能耗监测表实时查看生产线生产状态,检查监测表的运行状态。

自公司接入邵智院工业互联网平台后,每台生产设备都安装能耗监测表,达到了“一机一表”的监控密度,可实时查看设备生产状态、生产效率、开机率等数据,通过能耗监控改造方案,企业节能、省电率可达20%以上,每月用电成本节约近10万元。

▲ 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广泛应用于塑料、五金、铸造等传统产业。

目前,邵智院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广泛应用于塑料、五金、铸造等传统产业,截至目前,平台已聚集五阳塑胶、茂盛火机、龙霸五金等84多家企业用户,服务720多台套工业设备并成功上云,连续三年进入湖南省中小企业深度“上云上平台”服务产品推荐目录。

筑巢引凤 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融合

近日,邵东市九六智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种菜搬上“云端”。丰富的农作物、智能化种植模式,都能够通过“智慧菜园”小程序实现24小时在线观看,将农业与数字技术结合,实现“云种菜”,农场将种地成果配送到客户手中,实现线上种菜,线下享用。

▲ 邵东市九六智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种菜搬上了“云端”。

去年6月,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一企一博士”服务专项走进九六农业,牵头博士团队为企业规划互联网+智慧菜园综合体商业方案。经过近一年建设,目前部分项目已上线。

“根据博士团队提供的整体规划方案,结合实际,已实现线上线下的智慧菜园、智慧渔业、户外休闲等板块的落地。” 湖南省九六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黎介绍。

目前还在协助搭建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利用数字技术实现科学种养、高效管理。项目全面建成后,预计可吸纳周边30余位农民在家门口就业,为周边农户提供育种、农业技术服务,并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带动周边旅游业发展,帮助农民增收。

“智慧菜园”的出现,可以说是邵智院高校“人才链”与企业“产业链”有效结合的一个缩影。

邵智院始终坚信,只有将科研人才嵌入当地产业生态,打通创新链条,才能加快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为产业发展催生“化学变化”。

▲ 大学生在实习。

5年来,邵智院发挥“高校出身、服务产业”的双重优势,探索了“线下线上一体化”技术转化模式,与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省内外多所高校签订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人才联合培养协议、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共建协议。

同时,深入实施“一企一博士”工程,在摸清企业技术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对接高校和科研院所博士,将博士人才资源引入本地企业,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企业纾困解难、赋能增效。

▲ 邵智院重点打造“智湘汇+”技术众包线上平台。

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费明福介绍,邵智院重点了打造“智湘汇+”技术众包线上平台,构建了线上产学研合作、科研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平台多维创新生态系统。

费明福表示,依托该平台和博士科研工作站,通过工业互联网共享平台及线上众包平台的顶层作用,采用“揭榜挂帅”形式,将企业需求与高校专家教授精准高效对接,促进成果转化落地,为企业解决实际难题。目前平台汇聚科研成果30余万项,积累企业客户100余家、形成技术需求近500项,下一步将通过建立科技大使的形式,继续柔性引进专家教授,助推好本土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邵智院引进(含柔性引进)高科技创新团队3个、高层次专家34人,培育创业团队近50个,国内外高端人才20多名,其中院士、国家级人才10多名。

在观潮君看来,邵智院的出现对于邵东而言,犹如一颗入池的“石子”,激活了邵东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这种模式代表了一种科技与产业共融共生的新趋势,“智能+”为县域经济特别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观潮君相信,未来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开启现代化新湖南建设的新征程上,会有更多这样的“石子”,在三湘大地激荡起壮阔“春潮”。


(编辑:李金娟)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