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清区中河街小学杨妮娅老师辛勤耕耘教学第一线34个春秋,用自己的满腔热血谱奏一曲曲教育欢歌。多年来她教学过语文、道法、美术、校本等多门学科,4篇论文获省、市奖,2次指导学生参加各项活动在省市获奖,184获校优秀班集体称号,近二十年担任六届毕业班的班主任及语文教学,学生及格率百分之百,在联校名列前茅,其中149班六年级毕业检测语文排名全区第六,184班四年级全区抽考语文排名第三。
用心灵领跑
天道酬勤,勤能补拙,杨老师铆足了劲儿向书本学、向老教师学、向学生学、向实践学,珍惜每个学习机会。每一堂课她都认真备课,设想自己就是学生,将怎么学,又希望老师怎么讲,努力研究和推敲每一句教学语言,力求准确、清晰、简洁。她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区里的比赛课。2003年,她率先担任第一届新课改语文实验老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关注“学”的行为,抓住一切机会去尝试,去摸索。
通过实践——反思——实践,她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学会学习,同时激发了学生生命活力。在语文课堂中她通过学生引导学生,学生引导老师,做到师生双方生命意义的互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尝到了学习的乐趣,促进了学生自我开发,在学习活动中自主、自动、自由地发展,成长为善于学习的“世界人”。她用心灵领跑,迎来了丰硕的教学成果。
汇爱心浇灌
1990年起,杨妮娅一直担任班主任兼语文教学,她时刻关注着学生的点滴成长。她教的149班有个学生叫胡沛枝。3年级转入她班,年龄小,人生地不熟,基础差。她每天都帮他准备好学习用具,帮他系鞋带、整理衣裤,鼓励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他补习功课,他的成绩不断进步。高考时以优异成绩考上中国民族大学。直到现在,他妈妈还逢人就说:“杨老师真是世上难得的好老师,碰上杨老师是我孩子的福气。”在“我的老师”这篇作文中,胡佩枝是这样写的:“杨老师,你虽然不是我的妈妈,但我感觉你就是我的亲妈妈。”作为教师,还有什么比听到这样的话更欣慰呢?
真心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孩子们进步她会投去赞许的目光;失败她会送上鼓励的话语;胆怯她会微笑着抚摸;生日她会送上自己亲笔签名的笔记本,她用细节告诉孩子们老师真的爱你们。她当年做手术躺在手术床上,仍不忘关爱学生。熟悉她的人都说她“傻”,可看到学生一天天快乐地成长,她甘愿做这样的“傻子”。在平和淡薄中坚守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这是她的追求,也是她的信念,她说愿意一辈子做学生眼中的“妈妈老师”。
互动中的温暖
杨妮娅在教育的星空里,是一颗平凡的小星星,虽然不很夺目,但总是竭尽全力散发着闪耀的光芒,为她的学生照亮前方的路。
经常教高年级的她,总会在不同的阶段有新的感悟,面对孩子,总是乐意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看高年级班的孩子们个儿慢慢长高,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主见,对老师和家长的话他们有时不屑一顾。这个阶段的孩子进入了青春叛逆期,让她费了不少心思。
她多年的教学体会是尊重孩子,用心发掘孩子们身上的优点,并给予最高的赞扬,让孩子们才会找回自信,专心地听老师的教导。她们班的吕鑫、岳文瀚的成绩比较差,不爱写作业。可杨妮娅发现他爱劳动,有几分机灵劲,动手能力强。她在班上夸他们,还在他俩的家长面前郑重地夸奖了一通。这两个学生变得很爱听她的语文课了,所以杨妮娅老师认为尊重孩子,认为没有教不好的顽皮孩子,只是需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真诚引导。她表示,真诚地赞赏孩子永远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法宝。
金杯银杯不如师生们的口碑。杨妮娅老师常怀一颗感恩之心,一颗仁爱之心,坚守自己的事业追求,是一个心中时时充满爱的好教师。
(作者 艾哲 付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