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邵县的乡村教育土地上,就有这样一位令人尊敬的默默奉献的老师, 她以耐心和责任心铸就教育之魂, 无私奉献, 为幼儿的成长保驾护航; 她用无私的爱, 浇灌着每一颗求知的幼苗, 诠释着教师最崇高的精神;她坚守教育初心, 无私奉献, 为国家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她就是新邵县巨口铺镇中心幼儿园的教师朱梦婷。
光阴荏苒,朱梦婷在幼儿教育这个岗位上已走过十二个春秋,她在幼儿教育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编织着梦想、收获着希望,在爱与被爱中成长。乘着学前教育蓬勃发展的东风,带着教育初心和时代使命,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从教以来,她被评为“镇优秀教师”。
朱梦婷始终用爱践行教育初心,“站在儿童的角度看世界”是她的教育主张,这句话一直牢牢地印刻在她的心中,也践行在行动中。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她深知,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立的世界,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闪光点,老师一个微笑的赞赏、一个关注的目光、一个信任的点头,在孩子们眼里都是爱的表达。她一直都坚持蹲下身子,从孩子的角度去观察世界,用孩子的心情去体味人情,捕捉孩子的闪光点,以赏识之心激励孩子,以呵护之心照顾孩子,以包容之心接纳孩子。细心捕捉孩子们的需求。
一次,班上一个内向的孩子明明突然不愿意来幼儿园,朱梦婷敏锐察觉到这一变化,主动与明明沟通,发现是明明因为在班里和小朋友发生矛盾。朱梦婷不仅在班上开展了一次“我会分享”活动,让明明在与同伴在分享、交流中重新融入集体。
“站在家长的角度爱孩子”是她的班级理念,了解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及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是她认为做好家长工作的基本要求。她时常与家长交流孩子的进步表现,让家长了解孩子成长的阶段,对齐家园教育颗粒度,正是对家长们需要的细致关注。
从教师到教导,朱梦婷躬身深耕,始终扎根于幼教一线,在工作岗位中抱守初心,脚踏实地,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在业务上朱梦婷将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作为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素养的方法,探索新思路、实现新突破,取得新业绩。参与新邵县自制玩教具比赛获三等奖,在新邵县安全教育教学活动中获二等奖,在新邵县教育局组织的幼儿生活自理比赛中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参与师生建构游戏比赛获优秀指导老师称号,在新邵县组织的幼儿体育技能比赛中获优秀指导老师称号,撰写的游戏案例《滚筒上的跷跷板》被评为省级优秀案例,提交县级课题《“记”情于“画”:幼小衔接阶段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
担任教导以来,朱梦婷坚持“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保教合一,因材施教,对组织班级活动、支持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创设适宜课程环境、从幼儿需求出发生成合适的班本课程等都能踏实践行,力求为幼儿园教科研水平提高贡献力量。幼儿园先后获得县级示范园、市级示范园称号,在新邵县自理能力比赛、体育技能测试比赛中都均获先进单位称号。她深入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加强课程建设,强化教师培训、多方宣传引领、从而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
一是在课程建设中开发生活化的课程内容,践行“一日生活皆课程”理念,基于园所周边资源设计课程方案,完善课程结构与组织方式,如丰富的自然和社会活动、幼儿生活实践、家园周末游、家园互动课堂等。如中秋的节日氛围激发了幼儿的浓厚兴趣:“为什么要过中秋节?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月饼是怎样做的呢?”引导教师抓住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通过欣赏故事、了解传说、制作月饼、品尝美食以及歌舞表演等活动,将节日元素融入幼儿的日常教育活动中,让幼儿从小就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同时开发游戏课程,切实杜绝“小学化”的课程倾向。
二是强化教师培训,深刻领悟到幼儿园要结合自身实际,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在“请进来”中通过长沙市政府机关第二幼儿园、第三幼儿园支教教师的联动,在她们的引领中开展分层次的教师学习与培训,使全园教师对幼教政策法规、教育教学内容、游戏化都能获得沉浸式交流,并多次邀请长沙市幼儿园专家入园开展讲座,示范课等,让教师在情境中体验、在思维碰撞中感悟、在实践中领悟。“走出去”就是积极引导教师到园外参加各种前沿的理念学习与培训,以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让教师在学习中快速成长起来。
三是加强宣传引领,家长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是庞大的教育资源。农村幼儿园的家长很多时候不理解幼儿园到底在“教”什么,孩子到底有没有学到“知识”。朱梦婷带领班级教师,用直观的照片、视频发送班级群等方式加强幼儿园新课程理念的宣传,通过家长开放日、多种形式的亲子活动等让家长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深刻感受到孩子的变化,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游戏化的活动方式才是助推儿童潜能激发、习惯养成、能力发展的有效方式。
爱每一位孩子是朱老师永远不变的初心,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在幼教这个美丽的岗位上,未来朱梦婷将继续奋楫笃行,履践致远,不断锤炼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幼儿园的发展添砖加瓦。
(作者 陈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