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人物

春风化雨育桃李 爱心启智硺璞玉——记湖南省新宁县第一中学教师罗海平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 2025-08-17 18:49

罗海平,1999年于大学本科毕业进入湖南省新宁县第一中学任教高中化学。她二十多年勤奋耕耘,从青涩新人很快成长为骨干教师。她极富爱心,又很有教育智慧,尤其善于做后进生转化工作,深受学生喜爱。2022年9月,罗海平接手高二2115班,这个班是学校的“刺头班”:有人玩手机游戏成瘾、有人早恋,成绩居年级倒数。老师们都悄悄为她捏把汗 :“这个班问题学生扎堆 ,你要做好啃硬骨头的心理准备啊 !”

但在罗海平眼里没有差生,只有未被发现潜能的孩子。

信任在细微处萌芽

第一次班会,罗海平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十个大字:“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笔锋遒劲,字字铿锵。台下,迎接她的却是一张张写满疏离与试探的面孔。罗海平并未急于训诫。她默默观察,如同寻找璞玉纹理的匠人。她捕捉到:黄同学总在课后默默关掉教室最后一盏灯;王同学发现饮水机空空,会不声不响扛起水桶更换;何同学见值日生疏漏,主动拿起黑板擦……这些微光,成为罗海平凿开坚冰的利刃。她开始以这些细节为引子,在课间、走廊,送上一个个真诚的肯定:“黄同学,谢谢你总是记得关灯,这份责任心真棒。”“王同学,饮水机有水了,大家都要谢谢你呢。”她还在班上大力表扬这些学生平凡的点滴,对立消失了,师生齐心了,信心回来了,班级更团结了。

从横眉冷对到簇拥追随

行动是最好的垂范,罗海平深知这一点。每日清晨,早读铃声响起前5分钟,她的身影必定准时出现在教室门口,风雨无阻,无言地诠释着“守时”与“坚持”。当何同学因失恋在走廊崩溃痛哭,她轻拍其肩,避开学习话题,只谈青春心事与未来可能,陪他度过情绪的低谷。得知王同学意外车祸住院,她立刻自掏腰包买礼物带同学们去探望,让冰冷的病房瞬间被师生情谊温暖。

罗海平用爱唤起爱,爱心犹如催化剂,在学生心里,在2115班,引起了神奇的“化学反应”。两个月的光阴流转,那些曾横眉冷对的“刺头”们,眼神中的冰霜悄然消融。课间,他们开始自发地簇拥在罗老师身边,一声声亲昵的“老班”在教室回荡,依赖与信任悄然生根。罗海平还设立“进步基金”,专门嘉奖月考中涌现的“黑马”。这一举措不仅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推动了班级成绩稳步提升。2023年上学期期末考试,曾垫底的2115班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总分反超同组合班级8分。班级氛围从此焕然一新,求知之火在每一双眼睛里重新燃起。有学生感慨:“罗老师让我们第一次确信,自己本就值得被期待。”

时光不负耕耘者。2024年高考揭榜日,2115班捷报如雷:20人昂首迈过特控线,45人成功叩开本科大门!曾经“问题缠身”的学生集体蜕变:王同学考入湘潭理工学院,黄同学被梧州学院录取,何同学则收到了长沙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曾经的“刺头班”,当年被评为校级“优秀班级”。罗海平也当之无愧地获评“优秀班主任”,并获县级嘉奖,同年又被授予“县级骨干教师”称号。

教育是慢火细炖的艺术

面对纷至沓来的“转化秘诀”之问,罗海平翻开她那本边角磨损的备课本。扉页上,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墨迹如新:“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她的目光温柔而坚定:“每个孩子都是一块待打磨的玉石,教育的刀锋,唯有顺着其天然纹路行进,方能显其光华。每个孩子心中都耸立着一座高山,为师者的天职,便是陪伴他们,找到那条属于自己的登顶之路。”

二十六载讲台春秋,罗海平始终怀揣如初的耐心与诚意,以心印心,静待花开。这份“慢火细炖”的功夫,或许正是中国广袤基层教育土壤里,最不可或缺的“春风化雨”之力。顽石不语,却在时光与匠心的雕琢下,终将折射出温润而璀璨的光芒。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