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好工人 向未来丨“钢铁院士”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姜涛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作者: 2022-05-04 23:33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雅惠

这个“五一”假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姜涛又是在工作中度过。

由他牵头的“我国直接还原铁发展的前景与途径研究”项目即将启动,致力解决我国废钢循环利用时杂质元素高的重大难题;与大型钢铁企业的成果转化洽谈及技术支持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为钢铁企业降碳减排带来立竿见影的“强心剂”……

推动“钢铁大国”变身“钢铁强国”

中国钢产量连续25年位居世界第一,但“钢铁大国”不等于“钢铁强国”。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受制于精料制备技术落后,全国钢铁生产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很大。

1983年,刚考上研究生的姜涛开启了钢铁原料精加工与短流程冶金研究,钢铁精料制备就是从这里出发。

姜涛带领团队应用多学科的原理和方法,不断创新精料制备理论和技术,历经二十余年努力,开发出超高料层均热烧结关键技术、复合造块新工艺和多种难处理铁矿生产球团成套技术,实现了我国炼铁精料技术的更新换代。

姜涛团队取得的成果在国内大部分骨干钢铁企业应用,推动了我国钢铁工业快速、高质量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

进入21世纪后,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对钢铁品种和质量都提出新要求,不锈钢的需求量快速增加。我国不锈钢生产原料——红土镍矿全部依赖进口,能耗大、成本高。

面对新挑战,姜涛带领团队开始新的攻关。

历经 15 年,他们终于针对我国低品位红土镍矿,开发出电炉冶炼镍铁的渣系调控新技术并推广应用,平均吨镍铁电耗降低600千瓦时以上,并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温制备镍铁新工艺,将生产成本降低30%以上,不锈钢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有力技术支撑。

姜涛团队的研究成果不仅用于提升国内钢铁产业质量,还被推广到巴西、印尼、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

30多年来,姜涛发表论文数百篇,获得国家级科技奖3项、省部一等奖8项;出版专著、手册8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0余件。2021年,姜涛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孜孜不倦为民族复兴贡献新力量

中南大学北校区球团扩大试验室,是姜涛和他的团队成员及研究生常年做试验的地方。做球团实验要把铁精矿粉放到圆盘造球机里,通过不停滚动造出符合要求的球团。

“做完实验,教授头发都是硬的,指甲缝长期塞满矿粉,鼻孔也会变黑。”姜涛的学生们说,老师研究的是钢铁,他本人的作风也很钢铁,是名副其实的“钢铁院士”。通常是白天指导研究生做实验,晚上分析试验结果、制定研究方案、修改研究生论文、编写教材专著等,很少晚上11点前回到家里。偶尔早一点回到家里,老伴会感到奇怪。有时为了赶项目进度,连续几天通宵做实验、准备材料。

2008年,姜涛到包钢公司进行复合造块现场工业实验。工程化过程中,实验布料出现粗料和细料过度偏细的问题。当时,包钢公司下一步的生产全部要依赖这种新的复合造块技术。姜涛当即要求技术团队进行不间断反复实验,他本人带头在生产车间连续干了几个昼夜,终于解决布料问题。

研发新工艺过程中,理论方法正确,实验却总做不出理想的成品。“那就一直坚持,我一天接一天就干这件事。”姜涛记不清失败了多少次后,实验终于获得成功。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