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网10月15日讯(记者 刘其洁)“咯、咯、咯......”10月13日,邵东市牛马司镇上桥村的杨密萝富硒跑山鸡养殖示范基地内,随着养殖员一声声清脆响亮的“用餐信号”,瞬间,2000多羽活力四射的富硒鸡从四面八方振翅高飞,蜂拥而至。
放眼望去,这片荒坡树丛间,一只只毛色鲜亮、精神抖擞的富硒山鸡,或悠闲地在林间徜徉散步、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或骄傲地栖息于枝头、宛如林间的小精灵。
“瞧瞧这些宝贝们,我们的富硒山鸡全部采用山地散养模式,它们在大山里自由奔跑,享受着充足的阳光与清新的空气。因此,它们的毛色格外鲜艳,肉质紧实而富有弹性,是真正的生态‘绿色’食品,深受顾客的喜爱与追捧。”养殖示范基地的负责人谢巧玲满脸自豪地介绍道。
自2020年起,谢巧玲便投身于跑山鸡的养殖事业,每年养殖近万羽跑山鸡。这些跑山鸡除了吃山里的虫子外,还会食用谢巧玲栽种的近百亩水稻、玉米及红薯等农作物。然而,由于养殖技术不够专业,跑山鸡的成活率低于平均水平,导致风险高收益低,养殖之路一度举步维艰。
今年初,谢巧玲的养殖基地迎来了转机。她通过邵东市富硒产业发展协会的引荐,与湖南华硒元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成了富硒跑山鸡示范基地。该公司运用多元素离子发生器及水处理发生器等设备,在传统喂养的基础上提升了跑山鸡饮用水的富硒等微量元素含量,实现了科技赋能跑山鸡增值增收。如今,跑山鸡的患病率降低了、成活率提高了,肉质也变得更香甜可口。
“富硒跑山鸡比普通的跑山鸡的价格高出了约40%,前不久出售的一万羽富硒跑山鸡,比普通跑山鸡收入增加了近20万元。我现在一年可以养殖近3万羽的跑山鸡。”谢巧玲笑着说。
以上是邵东市发展富硒产业的一个缩影。自今年初以来,邵东市科学技术协会通过深度调研,推动成立了邵东市富硒产业发展协会,旨在促进邵东市富硒种养殖产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该协会根据种养殖环境,不断完善富硒产业发展规划,涉及富硒水稻种植、富硒甲鱼养殖、富硒鸡蛋等多个领域。
在邵东市廉桥镇东塘村,一片片金黄色的稻浪随风起舞,不远处的收割机正在收割稻谷,村民们有序地忙碌着,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自2021年以来,该村村支书周定卫带领村民将之前抛荒的田地进行集中管理,并与部分村民合伙建成了水稻种植基地。今年,周定卫率先成立了富硒水稻种植示范基地,集中种植了300亩富硒水稻。该基地通过在灌溉水中添加富硒等微量元素进行稻田浇灌,提升稻谷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每公顷稻谷在原来的基础上增收1.5万元,预估增加收入约30万元。
“以前我们村里一些田地都是抛荒,自从集中管理后,都种上了稻谷,我们都不用费心,每亩就能分到200斤稻谷,农忙时还能在这里做事,有200元一天的工资。”东塘村62岁的村民杨梅菊高兴地说。
“通过富硒技术的应用,水稻的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每亩地的附加收益能够增加约一千块钱。”湖南华硒元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细桥表示,富硒水稻的种植过程也为解决本村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公司计划将这一富硒水稻产业拓展到更多的水稻基地,让这一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目前,邵东市富硒产业发展协会根据种养殖环境,不断完善富硒产业发展规划,已有6家合作社陆续获得了科技赋能的红利。该协会累计为种养植示范基地增收近百万元,以科技赋能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