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洞口县又兰水厂区域保障工程施工现场一片忙碌,施工人员正在对进出水管道进行更换维修,对饮用水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更新。目前,洞口县按照“一厂一策”要求,从设施良好、管理规范、供水达标、水价合理、运行可靠等方面推进全县饮水工程标准化管理建设,打造千吨万人标准化水厂。据悉,《邵阳市农村集中式饮用水安全管理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施行以来,邵阳市积极贯彻落实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管理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和管理,坚决守住农村供水安全底线。
“《规定》从启动立法工作到表决通过,前后仅用了5个月时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毛学雄介绍,该法规共10条,不设章节,短小精悍,条条管用,旨在推动解决城乡居民喝上清洁安全水的问题。
问需于民——“小切口”锚定“大民生”
邵阳地处衡邵干旱走廊,气候年景偏差大,雨量时空分布不均,阶段性旱涝并重,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尤为突出。邵阳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注关切,开展饮用水安全立法工作。
2022年7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7个调研小组,采取上下联动、全域覆盖的办法,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让城乡居民喝上清洁安全水”专题调研活动,深入基层群众、水源保护区、供水企业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寻找立法突破口和切入点,拉出180余个具体问题的清单。
邵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周迎春带队在隆回县开展“让城乡居民喝上清洁安全水”专题立法调研
“周旺镇在保障饮水安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好的建议吗?”“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最关键的是什么?”在隆回县周旺镇,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周迎春详细了解当地水源地保护、饮用水卫生监督、用水价格等人民群众关注关切的问题,并就立法工作广泛征求基层意见建议。
“村里的水质是否达标,我们心里没有底,如果政府能够定期帮我们进行水质检测就太好了。”在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桃林村,村民们就加强饮用水水质检测提出了明确需求。调研过程中,调研组从群众强烈反映的问题、矛盾突出的问题入手,将水源地保护、安全生产监督、水质监测和卫生检测等一系列问题纳入视野,并逐渐成为立法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
问计于民——“小篇幅”破解“大难题”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立法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积极拓宽公众参与立法的渠道,努力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既不重复上位法,又具邵阳特色,更利于相关上位法在邵阳得到贯彻落实。
立法调研和审议修改过程中,立法工作专班深入到全市50个村组、100余处水源地,倾听群众心声,收集民情民意。同时,通过报纸、网络、电视、座谈、走访等多种途径,广泛听取市人大代表、各相关部门、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
深入分析、认真归纳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围绕饮水安全保障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按照需要几条就立几条,确保条条有效管用的原则,组织地方立法咨询专家会商,反复提炼《规定》条文。
经调查了解到,全市大部分百吨千人以下集中式饮用水和其他水源保护区尚未划定,环境整治工作差距大,再加之部分百吨千人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确定不够合理、尚未明确常规水质指标监测的频次和范围、水源地安全巡查机制落实不好等问题比较突出。因此,法规集中群众智慧,进一步强化源头治理,着重从加强规划管理、推动水源地确定和水源保护区划定全覆盖、常规水质指标监测和日常巡查等方面进行规范,确保水源地水质安全。水源地保护是确保饮用水安全最重要的环节,《规定》第四条明确,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并实行一源一策管理制度,纳入河湖长制管理范围,创新设立“对水源水质超标严重、难以完成达标整治、经净化消毒后仍超标的水源地,应当予以替换或者撤销,并采取开发新水源地、就近联网供水等办法,保证持续稳定安全供水”的规定。
问绩于民——“小块头”彰显“大效用”
“小快灵”立法站稳人民立场,汲取人民智慧,回应人民期待,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连心桥”“直通车”作用,让人民群众站在地方立法舞台的中央,更好地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大家热情参与,通过集思广益、建言献策,为《规定》提出了5条建议,被采纳了3条。”双清区莲荷村村民杨锠浩自豪地介绍,作为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信息采集员,受领征求意见的任务后,召开村民小组代表会议,围绕加强水源地保护、水质检测和如何应对恶劣天气等重点难题问题,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市人大代表文君琳说:“法规来自人民,反映人民意愿,将更接地气、更贴民心、更好落地。”
坚持效果导向,致力解决地方治理实际问题,凸显“地方性”特色。“《规定》对出厂水、末梢水进行水质检测,结合本行政区域水环境状况将氨氮、锰、锑等地域性元素列入常规检测项目,是解决水质检测的硬招实招,切实管用。”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委主任委员张尚庚介绍,法规根据邵阳气候、水质、土质等特征,优化检测项目,加强对山洪、干旱、冰雪等极端天气条件下农村集中式饮用水供水保障的应对工作,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区域供水规模化、供水安全应急处置,形成农村集中式饮用水安全管理的“组合拳”,具有明显的邵阳特色,受到人民群众的赞扬和肯定。
加大对农村集中式饮用水供水工程建设和运行资金的支持,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当口上、用上人民群众的生计大事上,将水源保护区划定、环境整治和维护管理、水质监测和卫生监督等所需经验以及农村集中式饮用水安全供水保障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农村集中式饮用水安全供水保障资金按农村常住人口(包括无当地户籍的常住人口)不低于十元每人每年的标准,由财政予以保障,主要用于保障农村集中式饮用水的安全供水,补助因水价低导致的政策性亏损、供水工程的重大维修和供水事故处置等。
《规定》注重事前监督、过程管理相统一,形成生产安全管理和保障的闭合回路,有效强化饮用水全过程安全管理。
集中式饮用水供水企业管理是否规范?净化消毒制度是否落实到位?......针对供水全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各相关职能部门铁腕出击。“进一步加强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末梢水的全过程管理,严守安全饮水底线。”市水利局孙晓明总工程师表示,将严厉打击违法使用、非法破坏农村供水工程等违法行为,维护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良性运行。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法规聚焦‘水杯子’安全问题,织密饮用水安全法网。”邵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毛学雄表示,“小快灵”“小切口”立法形式,高度契合新时代对立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接下来,邵阳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丰富和创新立法的形式,提升立法质效和水平,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普遍、最突出的问题,切实做到立良法、促发展、保善治、为人民。
(作者 李娟 杨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