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网6月6日讯(通讯员 夏海青)渌沼莲花放,炎风暑雨晴。6月5日,芒种时节,恰逢第53个世界环境日,绥宁县乐安铺苗族侗族乡邀请辖区内学生在大团侗寨开展“非遗传承、只此青绿”主题写生活动。
活动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以描绘他们眼中的非遗文化,写生结束后,所有作品都挂在大团侗寨民族文化长廊展出,在展出的画作中,不仅侗寨五彩斑斓,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脉络也更加清晰。
上好保护传承的文化课 守住民族文化根脉
民族文化不可替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再生。乐安铺苗族侗族乡少数民族人口占90%以上,其中大团侗寨早在2012年就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自2012年以来,该乡不断完善本乡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文化传承人以及红色历史记忆名录;每年都会拨出专项经费,坚持在学校开设苗侗语言课程,每学期邀请苗族剪纸、插绣、侗族大歌、少数民族乐器等优秀传承人给学生授课,同时根据一年不同时节带学生参加“三月三”山歌节、“四八”姑娘节、过侗年等特色节庆和民俗活动,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青苗。
上好感同身受的活动课 赓续民族文化血脉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应该只是沉睡的文字记录和历史记忆,更应成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第二课堂。该乡学校充分利用课间操、体育课、寄宿学生课余活动的时间,在学校推广竹竿舞、多噶、多耶(多噶多耶在侗语中为唱歌跳舞)等民族特色活动。学竹竿舞之前,孩子们会参与竹子的挑选和制作全过程,让他们体会为什么竹竿舞会在苗乡侗寨经久不衰;教导多噶多耶的时候,叫来学生家长,向学生讲解为什么要在节庆的时候跳多噶多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节庆活动演出,与寨子里的长辈们感同身受,促进民族文化的血脉薪火相传。
上好创新发展的实践课 激活民族文化文脉
文明开新,文化向新。该乡在做好民族保护和传承基础工作的同时不断创新发扬民族文化内涵,利用民族文化特色大力发展文旅融合,让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见人见物见生活”,每年都会在学校开展民族文化主题系列活动,播种民族文化青苗,培育民族文化传承的绿水青山,组织辖区内师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节庆活动上台表演民族舞蹈、到其他特色苗乡侗寨观看非遗文化表演、在村民家里学习万花茶雕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