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网12月6日讯(通讯员 陈龙 尹杰)今年以来,绥宁县共投入100万元用于农村团寨大屋场消防基础设施改造,进一步夯实了农村消防安全基础,提升了农村地区抵御火灾的整体能力。
认清形势,立足实际剖析隐患风险
绥宁县位于邵阳市境西部边陲,下辖17个乡镇,境内山高谷幽、溪河密布,被联合国誉为一块没有被污染的神奇绿洲。全县苗族侗族聚居密度较大,苗乡侗寨木构建筑房屋数量多、分布广,有农村团寨、大屋场541个,其中100户以上的24个,各村寨集中连片程度高,极具民族特色和艺术价值,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资源宝库。但与此同时,木构建筑房屋耐火等级低、布局密集、户户相连,加之农村消防基础设施短板突出,存在较大安全风险,严重影响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也为人民群众的平安幸福生活埋下了隐患。针对这一现状,绥宁县消防救援大队缜密研判、科学谋划,主动向上对接汇报,全力争取资金改造农村团寨大屋场消防基础设施,推进农村消防能力提升。
高度重视,高位部署助推改造工作落地见效
2024年县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上研究通过了农村团寨大屋场消防基础设施改造工作,划拨专项经费100万元对长铺子乡道口村、关峡乡大园村、李熙桥镇李熙村、东山乡东山村桥头、白竹院落等5个纳入传统村落名录、属省保国保单位且100户以上人口集中的村落进行试点改造,并明确由消防、应急部门牵头指导工作开展。同年5月,绥宁县人大下发《县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交办单》,交办了“关于加强农村大屋场(大院落)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陵建华同志高度关注、多次调度,并召集消防、应急、住建、财政、文旅及相关乡镇赴道口村开展实地调研,现场办公,明确任务时限、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建设工作有序进行。
因地制宜,有序开展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由于各地基础建设、经济发展程度不一,绥宁县按照“模版参照、按需建设、因地制宜”的原则,拟定《100户以上团寨、大屋场消防基础设施改造工作思路》,对改造工作提出可行性建议。多次对5个试点村落开展实地走访查勘,摸清现实症结、厘清工作思路;邀请市消防救援支队领导、专家赴道口村调研指导工作开展,邀请县人大、应急、住建、设计院、任务乡镇等单位召开农村团寨、大屋场消防基础设施改造工作会商会,对试点村落改造方案进行逐个研讨商议,确保方案有效、落实有序。截至目前,长铺子乡道口村已完成改造,全村新增108立方高位消防水池1个、定点消防器材柜及相关器材11套成片区分布,新增室外消火栓14个,全村消火栓数总数达32个,敷设消防管网1300余米。关峡乡大园村完成100户房屋电改,购置的200具灭火器已配备到位,1个30吨室外水池建设和原有3个水池清淤工作将于12月完工;李熙桥镇李熙村、东山乡东山村桥头、白竹院落正在施工,相关装备器材在同步配备中。
强基筑能,着力提升基层队伍应急处置能力
乡镇专职队和村(寨)志愿队是基层应对突发火灾风险的第一力量,也是火灾初期处置的重要环节。绥宁县高度重视基层基础工作,年内组织对全县16支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开展集中轮训,通过“理论+实操”的方式,对执勤备战、初期火灾扑救、装备器材使用保养等内容进行手把手教学;安排大队装备技师赴各乡镇开展装备巡检工作,对各专职队存在故障的装备器材进行现场检修;开展全县政府专职队伍业务技能比武竞赛活动,以训促战,切实提升基层应急处置能力。
宣教结合,全面增强人民群众消防安全意识
组织17个乡镇分管领导、消防专干参加国家消防救援局举办的乡镇(街道)基层消防监管专题培训,安排专业人员赴各乡镇开展消防“打更人”培训,进一步提升农村消防安全管理和业务能力。大力推进消防安全“一镇一队一平台”工作,指导寨市乡在全市率先建设乡镇一级消防安全宣传平台,并成功承办全市现场会,依托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和村志愿队,将宣传的职责纳入村镇,将安全的脚步迈入万家,构建居民自防自治、乡镇街道群防群治、相关单位协防协治的工作格局,真正实现“随时随地”为民服务。绥宁消防救援大队联合县文化馆开展“戏曲进乡村,消防伴你行”本土民族特色宣传服务活动,将消防安全知识编入地方戏曲和文艺节目中,定期下到乡镇、村落进行展演,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新开展消防安全知识普及,进一步提升宣传效果。
下一步,绥宁县将以点带面,狠抓落实,全力推动5个试点村落改造工作年内完工,并逐年谋划解决一批农村团寨大屋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难题,切实将农村消防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努力打通基层消防安全“最后一公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