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乡巨变

向着更美好的明天出发——赴城步兰蓉乡入村督查脱贫攻坚工作见闻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陈湘林 2020-05-20 15:42

战鼓声声催征急,护航脱贫再发力。近日,邵阳市纪委监委157名纪检监察干部,直奔8个贫困县157个贫困村,开展脱贫攻坚“护航行动”。督查人员“一人一村,吃住在村”“四不两直”,一竿子插到底,找普遍问题、摸真实情况。

5月12日,我和市纪委监委宣传部部长彭茂华从邵阳驱车前往城步苗族自治县兰蓉乡新寨村和尖头田村督查脱贫攻坚工作。出发前,我们在办公室仔细学习了《邵阳市纪委监委脱贫攻坚“护航行动”入村督查活动方案》。方案很实,为我们工作指明了方向。我看完后,一副胸有成竹的架势:“这次入村督查,我一定会出色地完成任务。”

谁知,彭部长对我说:“小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次脱贫攻坚‘护航行动’对你是一次历练,你可要好好学会如何访民疾苦,与群众做知心朋友呢!”

新寨村位于高山地区,距离县城约40公里。山路蜿蜒盘旋,一路上都是连续的“U”字型、“Z”字型弯道,两边悬崖峻峭,让人看得心惊肉跳。几经颠簸,我们终于抵达新寨村。村庄里,一排排新房错落有致;农田里,村民翻耕泥土为插秧做准备。眼前的景色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让我们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这可不像贫困村,倒像幸福村。”我笑着对部长说道。

杨进荣:挪“穷窝”,搞产业,脸上写满幸福

我们在村部见到了新寨村支书江冠荣。只见他皮肤晒得黝黑,身材瘦小却显得精明能干。“请你们把贫困户花名册拿出来,我们先随机抽查5户,现在就去走访。”和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江书记几番寒暄后,彭部长不顾旅程艰辛,直奔主题。

杨进荣正在修建的新房。

江书记带我们往贫困户杨进荣家里赶。走过村道,绕过几个弯,我们来到杨进荣家。一只狗拴在柱子上,躺在地面悠然自得,看到我们这些“不速之客”,仿佛知道我们是来找他家的主人,摇动尾巴以示热情;自来水龙头也挺直腰杆似乎对着我们微笑。主人不在家,我们等了10多分钟后,他匆匆赶了回来,喘着粗气说:“刚刚去街上买东西了,莫见怪!国家政策好着呢,你们看,我们还在建设新房子呢!”杨进荣边说边指着一旁的红砖屋说道。

到了房里,杨进荣给我们细算了一笔账:“护林员一年工资1万元,种植70亩油茶林、6亩红茄、养殖鸡鸭一年也能挣2万左右,自己还能在村里打点零工,全年的收入还过得去。”

“村里自来水接到了家门口,房屋周边的道路也都硬化了,晚上路灯明亮得很。我们还享受了增减挂钩拆旧屋复垦、医保缴费减免、教育补助、扶贫特惠保、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在不怕日子不好过,就怕有好日子不会过。”说着说着,杨进荣爽朗地笑了,脸上写满了幸福。大伙也跟着一起乐,屋内顿时热闹不已。

新寨村以青钱柳、苗乡梨、油茶等产业发展为主,县乡每年都会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在随后的走访过程中,贫困种植户普遍希望农业技术专家能多到现场手把手指导。我默默地把建议记在了本子上,并向驻村帮扶工作队和当地党委反馈了这一情况。

陈喜:身残志坚,笃定前行,成林果园托起“致富梦”

第二天上午,我们又随机走访了5户贫困户,大家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而且通过易地帮扶政策,建起了新房。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苗乡梨、水蜜桃、青钱柳种植大户陈喜,他也是易地帮扶政策受益者,现住房子就是易地搬迁时政府帮助修建的。人如其名,初见他时,他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欢喜。

“我通过小额信贷、财政贴息等政策,成立了生产合作社,种植了10亩水蜜桃、40亩苗乡梨、60株青钱柳,收成好一年能赚10多万元,收成一般的话一年也能赚个6万多元。我还请了10多个贫困户帮我做事,带动大家一起致富。”44岁的陈喜谈起创业成果高兴地说道。

长势正旺的水蜜桃。

“您种这么多水果,平时靠什么途径销售呢?”我疑惑地问道。“扶贫组帮我在电商平台上注册了账号,大部分水果在网上销售。干这一行久了,慢慢也有了些固定客户,电话和微信购买的也不少。扶贫组还经常帮我推销水果,只要肯干、肯动脑,我不愁没销路。”陈喜笑着回答。

我们决定去他的果园看看,陈喜爽快地答应了。果园离他家大概1公里左右的路程。恰好接近午时,烈日当空照,我们沿着水泥路往他屋后走。陈喜说:“现在国家对我们百姓好,水泥马路直接修到果园那边上了,采摘的果实,只要搬到马路上,喊车子来运就行了,脚下这条路就是我们的致富路啊!”

“陈叔,您的手什么时候受的伤?”细心的我发现陈喜的右手掌中间有三根手指头被截掉了,只剩下大拇指和小拇指。原来1995年他在广东一家塑胶厂打工时,操作机器不当被锯掉,因此落下了残疾,找工作也被人拒之门外。心灰意冷的他不得不回到村里,靠着以前攒下来的积蓄和赔偿金,在山里破旧的木房子里度日,陪伴他最多的就是屋前的老梨树。时间一晃来到2017年,城步老年科协开展“果树种植送技术下乡”活动,陈喜认真参加学习,学会了育种、嫁接苗乡梨的技术。于是,他萌发了种植苗乡梨发家致富的念头。

在邵阳市建行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陈喜通过银行贷款获得了启动资金,流转土地40亩,引进优质果苗精心种植。他种植的苗乡梨品质好、口感佳,渐渐成为了市面上的抢手货。

“听说您是党员?”我好奇地问道。

“我在2008年入了党,我觉得共产党员无论在哪里都要起到带头的作用。虽然我是残疾人,但是只要还能动,我就会付出百分百的努力。接下来,我还想邀请其他贫困群众一起入股经营,把这份产业当成大家共同的事业来做。”陈喜说道。

陈喜在察看苗乡梨长势。

聊着聊着,我们来到了山坡下面,陈喜指着那成片的果园说:“那就是我栽种的几十亩果树。”放眼望去,绿油油的一片。我们走过田埂,沿着山路往山上爬。来到苗乡梨果园,他用手把结在树枝上的果子翻出来:“这些果子,成熟了就可以卖钱了。顶端的绿枝,到时候要修剪掉,要不然梨子营养供应不足。”

我们继续往上爬,来到了最顶端的苗乡梨种植地,我发现有一根根圆圆的木块通过一根黑线吊在树枝上,感到非常奇怪。陈喜解释说:“这叫拉枝。能让枝干朝着固定方向生长,有利于果实吸收阳光,水果会饱满些。果实再长一段时间,我们会套袋,用袋子把水果套起来。这样,水果色泽、形状会好看些。”

如今在种植管护方面,陈喜颇有心得,但他不满于现状,还想有更大的突破。他说,自己想再流转土地,种植葡萄,打造成片的葡萄林。现在选取了20多株葡萄苗试种,如果能够顺利成活、结果,自己打算再大干一场。谈及今后的打算,陈喜信心满满。

朱海文:尖头田村出“尖兵”,柴火腊肉香满园

在尖头田村,“农民企业家”“致富带头人”朱海文,靠勤奋双手脱贫致富的故事让人津津乐道。我们来到他家中,想向他了解一些创业的经验,但是当日他出远门谈业务去了,我们没有见到他本人。我们只能从他父亲的口中去了解朱海文。

”我屋崽朱海文,今年42岁,看似一名普通的农民,身上却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通过他自己不懈的学习和拼搏,成功创业致富,我为他骄傲。”朱父自豪地为儿子竖起大拇指,和我们一起回顾起他儿子的创业经历。

“我们这里属于高寒山区,以前交通极为不便,生产生活条件更是恶劣。16岁,海文就外出务工了。在沿海发达城市生活一段时间后,他的思想发生了改变,他对我说:‘爸爸,虽然我只有初中文化,但不甘贫穷,现在拼命在外打工,等有了积蓄,我要回家创业。’”

2008年,恰逢当地政府号召“返乡农民工创业”,他义无反顾投资种植金银花300余亩,但由于经营能力不足,4年内亏损30余万元。2014年,背负10余万元欠款的朱海文,住在破旧的房屋里,被群众代表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他再次下定决心,去城市“取经”。于是,他与妻子在浙江温州白天务工,晚上摆地摊,同时还千方百计挤出时间参加各类品牌运营、网络推广、电子商务等培训,向别人请教,认真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随着自己能力逐步提升,2015年他不但还清第一次创业的欠款,还为今后二度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城步绿源农产品商行生产的腊肉。

2016年,他再次决定回到家乡,研究豆腐乳和腊肉制品,在生产技术、销售渠道两方面不断钻研。对比当地土猪和集中饲养猪的口感、价格后,他开始小规模加工生产土猪腊肉、板鸭,市场反应良好,腊肉制品供不应求。

商机不容错过。朱父告诉我:“这个时候,驻村扶贫工作队得知后,来到我们家里,鼓励海文扩大规模,创建自己的品牌,拓宽销路,制定统一的产品规格,并支持海文通过金融扶贫政策免息贷款,这样创业资金就有了保障。”

2018年,朱海文成立了腊肉加工厂——城步绿源农产品商行,创立了“兰蓉柴火腊肉”“苗香哥腊肉”“无添加纯绿色食品”“古老工艺柴火烟熏腊肉”等品牌。2019年销售腊肉270万余元,其中网络销售200万余元。为尖头田村创造20多个务工岗位,其中,建档立卡户稳岗就业8人。同时,带动当地80余户农户养殖猪、鸡、鸭,出栏后再向他们收购用来熏制,带领他们共同脱贫致富。

“如今,我们的日子好起来了”,朱父高兴地说:“现在,我身体也硬实,手脚闲不下来,就帮忙把孙子们带好,有时间就去厂里帮帮忙。我坚信,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朱大爷,让我们向着更美好的明天出发!”我紧紧地握住朱父的双手说道。

孙太伟一家:沐浴党恩心向善,幸福未来皆可期

在尖头田村走访的过程中,村民指着前面不远处的一处房屋告诉我们:“现在国家扶贫政策好,我们村里的扶贫工作也落实得很到位。你们看,那对智力有些问题的兄弟也搬进了新房。”

“智力有问题?那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呢?”我非常好奇,决定去一探究竟。

我们来到屋外,门是敞开的,主人不在家。我观察了屋内环境,房间装修简单,堂房四周墙上,贴满了毛泽东、习近平等领袖的画像,在画像的下面,贴满了几十张密密麻麻的奖状。我想这家的孩子很争气,父亲怎么也不像智力有问题啊?

人去哪了呢?旁边的邻居说屋主在田里干活。帮我们呼喊了几声后,孙太伟急急忙忙从田里跑了回来。瘦小的身子,黝黑的脸庞、深灰色T恤、牛仔中裤,看上去憨厚老实。

孙太伟邀我们进屋内坐坐。我们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详细询问。他告诉我们,他是政策兜底帮扶对象,享受了易地扶贫政策,房屋是政府帮忙修建的。现在在村里当保洁员,种了四亩农田,养了一头牛和一些鸡鸭,还种了苗乡梨等等,一家人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督查人员走访孙太武、孙太伟两兄弟,了解兜底扶贫等政策落实情况。

孙太伟坦诚说,自己智力没问题,而是老婆患有精神病,小女儿遗传了癫痫病,有时病情会发作,但是读书成绩也还算好。有了国家的医疗扶贫政策,女儿看病买药不需要花很多钱。房屋的奖状都是大女儿的,当初,她学习努力,考上了城步县一中,家人既喜又忧。

聊到这,他感动地说:“多亏罗书记,要不我家大女儿孙美香早就没读书了。”孙太伟口中的罗书记是城步县委书记罗建南。

原来,虽然能享受“两免一补”政策,但读高中开销大,孙家状况承担不起。幸运的是,罗书记把孙太伟的女儿孙美香纳入了他“一对一”教育帮扶对象。

“罗书记对美香很关心,每个月都会来家里看她一次,又是赞助学费又是给生活费的。他鼓励我女儿,好好读书,读到哪里,他就跟着帮扶到哪里。我女儿很争气,成绩很优秀,她班可是重点班呢!”

“有罗书记的关爱与呵护,你一定要好好把美香培育成才,她是你们家的希望!”彭部长鼓励道。

“大家都这么说!我一定会好好送她读书!我还等着她读个好大学出来,我好享福呢!”孙太伟的脸上流露出对美好明天的憧憬,我想这个梦想是一定能实现的。

随后,我们走出门,准备去孙太伟的哥哥孙太武家,恰好遇见他扛着一个尼龙袋子从外面干活回来。弟弟孙太伟介绍:“哥哥两只耳朵有点聋,智力有点问题,至今59岁了还没结婚。村里很关心我们一家,他的房子就修在我的斜对面,也是为了方便我们照看他。”

所以,我们要用很大的声音,他才能听见我们说话。环顾屋内,国家领导人的画像同样贴满了墙面,他总是大声重复说:“国家对我们太好了,要不我现在哪有新房子住!”

“我现在是保洁员,有了稳定的收入,家里还买了一台200多元的洗衣机。”他指着一个立体式圆筒型小洗衣机说道。“我还准备找个人陪我去看看耳朵,配个助听器,到时候听别人讲话就不用这么费劲了。”交谈间,孙太伟13岁的小女儿孙中香,跑到孙太武的房门口,喊了声“大伯”,天真地看了看我们这些客人,又蹦蹦跳跳地跑到田埂上玩耍去了。

晚上,我们住在村民家里,屋外蛙声阵阵,清风徐徐,花香飘飘。孙太伟的小女儿在田埂上自由自在奔跑的情景不断在我脑海浮现。我仿佛一眼看到了美好希望。中香虽然家境贫寒、穿着朴素,脸上却洋溢着自信的微笑,正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朝着美好的明天奔跑!(作者/陈湘林)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