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乡巨变

王燕民:桃仙岩上拔穷根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 2020-05-23 10:36

邵阳新闻网5月23日讯(通讯员 杨贵新 阳华)5月22日,隆回县滩头镇桃仙岩村肖三华吃完早饭,便赶往村的服装厂上班。

肖三华边走边说,“搭帮扶贫工作队王燕民队队长的帮助,不仅让我家面貌一新,帮我治好了病,还给我找到了工作,每月有2000多元工资,日子可幸福了。”

王燕民,隆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科员,3年前来到滩头镇桃仙岩村驻村扶贫,当上村支部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经过3年的扶贫,让昔日交通闭塞,贫穷落后的村,变成山青了、水秀了、路通了,自来水有了的美丽乡村。

昔日怨老天爷不收走  今日还想再多活几年

驻村后,王燕民利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走访了全村700多户群众。第一次走访80多岁的贫困户膛秋连时,她的房子是45平方米的一层红砖平顶房,鸡鸭粪和喂鸡鸭的烂菜叶、饲料摊了一地,床对面摆着一副棺材,棺材下面关着鸡。儿子是精神二级残疾,需要老母亲照顾。膛奶奶拉着我的手说:“干部啊,我是前世作孽啊,别人是儿女照顾老人,我是老人照顾儿子,天天还要我叫他吃药,不吃药就往外面跑了,老天爷怎么不把我收走啊......”

像膛奶奶这样生活非常困难的户居然有8户。第一轮走访完后,王燕民思绪万千,深深感受到了贫困户脱贫和整村退出的巨大困难和压力。

王燕民,通过多方努力,将膛秋莲列入“爱心改变面貌”宜居行动范畴。膛秋莲家焕然一新,免费为其儿子治好病,并为其儿子厂在村里找到了工作。膛秋莲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你们对我的帮助,我的房子修缮好了,看病不用花钱了,儿子的病也好多了,能够在村里的小服装加工厂打工了,每月收入有2000多元,日子越过越好,我真想多活几年。”

经过几年扶贫,群众的生活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卫生状况和精神面貌明显改观,获得群众一致好评。陈名堂在改造后的房屋对联上写道:“千好万好不如政府领导好,河深海深不如党的恩情深”。

不修好基础设施  坚不回县城

2017年6月,连降暴雨,王燕民和县政府办办公室丁加阳主任到村巡查防汛,黄塘水库下游一片汪洋,道路、农田全部被淹,部分房屋进水,鱼儿游进群众家里,王燕民一行凭着记忆在洪水中行走,水快淹到膝盖。王燕民向丁嘉阳立下军令状,不修好基础设施,决不回县城。

经过三年努力,新建的防洪渠道、灌溉渠道、机耕道有效解决了洪涝和干旱问题,改善了生产条件。两村合并前的元溪村没有一条硬化道路,11、12组的群众到村里办事还要走1公里多的山间小路,村主干道也只够一台车通行,群众意见非常大。三年后,宽阔平整的水泥路把每个大小院落连接在一起,四通八达,车来车往,热闹非凡。整村于2018年纳入县城集中供水,2019年全村群众都喝上了自来水。通水的那一天,群众敲锣打鼓、燃放烟花鞭炮、解开红绸带、打开水龙头,兴高采烈。

最初,村里没有村部楼,只能在村支部书记家住宿办公。现在,宽敞崭新的村级综合服务平台集办公场所、大会议室、村卫生室、文化体育广场、扶贫爱心超市、爱心书屋于一体,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群众在这跳起欢快轻松的广场舞,孩子们在篮球场上开展各种体育运动。

假期间,村里的留守儿童多,王燕民免费举办起蓝球培训班,当起了业余教练。孩子们亲切地称王燕民为王教练。

王燕民帮助村里开通了“村就业扶贫直通车”,引导鼓励群众发展养牛、养猪、红皮大蒜、龙牙百合、烤烟等农业产业,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通过充分发动群众积极性,涌现出一大批勤劳致富贫困户。70多岁的陈立友种了6亩多中稻,还搞起养牛、养猪等产业,还给烤烟大户烧火烤烟。陈自艮,大力发展养牛、养猪产业,被评为发展养殖产业示范户。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