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六人参军,“爱国”的接力棒传了半个多世纪,变的是时光荏苒,不变的是家国情怀。近日,伴随着喜庆欢快的锣鼓声响,邵阳市双清区人民政府和邵阳市双清区人武部以及双清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一行将喜报和“二等功臣之家”牌匾送至李精峰家中。
“一人当兵,全家光荣”。但对李精峰一家来说却是“三代当兵,全家光荣”。三代人经历了人民军队发展的不同时期,一套套不同的军装不仅见证了人民军队的发展,更承载着一个家族的光荣与梦想。
李精峰(左五)荣立二等功送喜报现场
外公和部队的故事,他的初心是“爱国”
王岐再是李精峰的外公,今年91岁的他提起当年在前线奋勇拼搏的经历,仍然感慨良多。1952年,王岐再作为一名志愿军战士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回到山东省烟台市成为一名海军,期间,他曾获一次个人二等功,两次个人三等功。
“当时党中央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我就义无反顾的报名参加战斗了,我要坚决捍卫新中国的胜利果实。”问及初心,王岐再老人坚定地说。
1960年王岐再转业,他放弃了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8年军旅生涯,王岐再自觉亏欠亲人太多——他决定回家乡务农,待在亲人身边。
从此,王岐再躬下身子,把自己的初心使命写在田埂上、种到土地里、照进老百姓的心中。
“进入部队,你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好男儿志在四方,报效祖国是应该的。”谈及李精峰入伍,外公王岐再虽然有担心和不舍,但是更多的是自豪。“今年我的90岁生日,收到了最好的生日礼物——外孙的‘二等功’喜报,那天是我最高兴的一天。”
谈及李精峰入伍参军,曾同为军人的外公王岐再(左一)和父李学春(右一)骄傲万分
爸爸和部队的故事,他的初心是“忠诚”
1980年,李精峰的父亲李学春跟随父亲李吉良的脚步参军服役于广州军区第2通讯总站,曾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作战。
“对国忠诚,不忘党恩”,是父亲李学春参军的初心。作为一名通信兵,李学春在岗位上尽职尽责,用忠诚镌刻着无悔人生。参军17年,李学春有13年是在又潮又湿的山洞中度过,他负责对情报信号的加密。“最长一次我曾经在山洞待过半个月,出来那天都不清楚那是哪天。”李学春说。
因为多年在山洞工作生活,李学春患有风湿、腰肌劳损、心脏病等疾病,但他从来没有后悔入伍参军的决定。
由于在部队期间表现良好,李学春曾八次受到部队嘉奖。1996年,李学春转业后,依然保持革命军人作风,经常给后辈讲述部队的故事,让孩子们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珍惜今天美好和平幸福的生活。
“他自己选择从军报国之路,作为父亲,我很自豪。”谈及儿子李精峰入伍参军,父亲李学春像是打开了话匣子。“他在部队表现很好,多次获得嘉奖,家里人都为他骄傲。我们也全力支持他实现自己的价值,在部队这所大学校、大熔炉淬炼自己。”
李精峰和部队的故事,他的初心是“传承”
1987年出生的李精峰从小深受红色家风的影响,在他19岁时,经过层层筛选,成为了一名新兵。
“外公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退伍老兵,爷爷李吉良(已去世)曾参与1948年的解放战争,父亲参军17年,叔叔军旅25年,曾在边防工作。我希望从军接力棒能在我手上传下去,最美的青春在军营,我要在军营这个大熔炉里淬炼成钢,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李精峰表示。
如今,李精峰的弟弟也志愿参军,一家三代六人从军,李精峰是堂堂正正的军三代。
据悉,李精峰入伍后严格要求、苦练本领、忠诚使命,在执行军事任务中积极作为、身先士卒,带领所属官兵守山口、克严寒、侦敌情、练实战,有效应对,果断处置,得到了上级首长的高度认可,曾多次获得“优秀学员”“优秀基层干部”等荣誉,并荣获二等功。
“身为人民子弟兵这是我应该做的,都是我职责使命所在,边防有我在,请各位领导和同志放心,请家乡的父老乡亲放心,请祖国和人民放心!”李精峰同志坚定地说道。
一家三代,代代从军。李精峰一家传承着“好男儿、守国防、去当兵”的红色家风,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忠于人民的坚定信仰,诠释了报效祖国的军人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