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劲松(左一)帮村民收获红薯
邵阳新闻网10月13日讯(记者 何杰锋 通讯员 党博)“村里变化太大了,新建了村部和工厂,路通灯亮了,树绿街美了,感谢党好政策!感谢第一书记!”近日,邵阳市新宁县大塘村村民一说起南航湖南分公司驻村第一书记熊劲松,就竖起大拇指。
2018年3月28日,带着公司领导嘱托,熊劲松一行来到了大塘村。初来乍到,随处可见泥泞不堪的土道、低矮破烂的房屋,一到晚上村子漆黑一片……
村里实际情况也给他当头一棒:大塘村位于新宁县西北边陲,与武冈市交界的,村中石漠化严重,距里县城45公里,人均仅5分耕地,贫困发生率27.58%,属于省级深度贫困村。
“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我要把责任扛起来,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下来。”带着这样的信念,熊劲松走访摸排,与队员、村“两委”认真研究制定脱贫举措。
“农村要想富,必须先修路。”熊劲松说,由于路的原因,很多收购农产品的客商不愿进大塘村,秋收时粮食都运不出去。
大家伙也都明白这个理,更是大塘村所有人想做的事情,但都“卡壳”在资金上。
熊劲松(右一)到村民家中走访
两年多来,熊劲松带领村“两委”,统筹各方资金600余万元,新修16公里村道、林道,大塘村有了自己的“二环”甚至“三环”,随着道路入组进户,“晴天灰尘飞、雨天泥巴深”的历史一去不返。同时,工作队还在村里安装了60余盏太阳能路灯,晚上出来散步的村民多了起来,灯亮了,百姓的心里也亮了。
环境变好了,熊劲松又开始盘算着如何因地制宜帮助村民发展产业,并确定了“搭上区域强势经济快车,集体引领,产业带动”的脱贫主攻路径,着力打造产业脱贫的大塘模式。
为了克服村中石漠化问题,发展种植产业,工作队请来了省、县专家“把脉”。专家得出结论:经过土壤改良,科学养护,可以种植脐橙。在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大塘村第一书记熊劲松的鼓励下,村“两委”拍板,集体创业,带领老百姓一起闯。消除村民顾虑、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流转土地、请专家对土壤进行改良,2019年春季,4000多株脐橙苗在大塘村落地生根。如今,大塘村200余亩脐橙果园,果树成畦,长势正旺。
驻村工作队还精准把脉,以“村集体+贫困户+大户+村民家庭种养殖”模式成立公司,通过“同品同质、统防统种”组织全村种植生态水稻、红薯等,打造“大塘村”品牌和电商平台。
“我们大塘村的有机大米、黑米、红薯粉、土蜂蜜等农特产品根本不愁卖,它们搭乘着我们南航的飞机飞到了全国各地!啧啧!厉害吧!”聊起村中农特产品销路问题,大塘村支部书记黄剑充满自豪。
大塘村脐橙园
在熊劲松带领下,大塘村成立了5家平台农业公司、合作社、一个电商平台,建成1000亩油茶林、280亩高标准脐橙园、500平米扶贫工厂,其中,大塘农业产品达四大类20余种,销售稻谷100万斤、红薯30余万斤,生态稻米及红薯深加工制品产值达400余万元。
同时,熊劲松指导大塘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走出新宁,在全国消费扶贫行动(东部地区)现场推进会上、湖南精准扶贫爱心年货展、湖南扶贫展示中心新宁馆以及崀山特产连锁店等,“大塘村”牌优质农副产品均有闪亮登场,销售火爆,接受住了市场的检验,受到广大消费者一致好评。
今年9月,在国家832消费扶贫平台,大塘村产品订单金额已达320多万,并创造了单日销售过200万的纪录。今年7月份,大塘生态农业公司与周边几个村签订稻谷收购协议,协议约定,大塘农业向安山5个烟叶种植大村提供技术管理服务,保底收购烟稻轮种优质稻50万斤,并承揽100万斤稻谷的加工业务,从而把产业发展与消费扶贫推向又一个高度。
两年多来,在熊劲松的带领下,工作队和村“两委”下足“绣花功”,啃下“硬骨头”,“滴水穿石”久为功……脱贫攻坚战中,大塘村发展日新月异。大塘村的贫困发生率由27.58%降至0.63%,2019年成功摘掉了深度贫困村的帽子。
群众的认可就是熊劲松工作的最大动力。贫困户黄大友、村民宋宛莲用最质朴的语言给予了工作队最高的评价,他们说:“村里来了南航工作队后,是一月一个样,一周一个样,一天一个样。”“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工作队做不到。”
“看到村里一天天在变样,村民的幸福感逐步增强,所有的苦和累都值了,被老百姓需要是一种幸福。”熊劲松黝黑的脸上透着坚定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