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讨了在教育新常态下中学学校政工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加强政工队伍建设的策略,旨在提升中学政工队伍的综合素质与工作效能,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中学教育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新常态;中学;政工队伍;建设
引言:
在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常态下,中学教育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与机遇。政工队伍作为中学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思想引领的核心力量,其建设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中学学校政工队伍建设,是适应教育新常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一、新常态下中学学校政工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一)落实立德树人使命的关键支撑
中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政工队伍肩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在新常态下,社会多元文化思潮涌动,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学生面临着更多的诱惑与干扰。政工人员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品德培养、心理健康辅导等工作,能够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确保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中学得以扎实落地。
(二)应对教育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
教育新常态下,课程改革、评价体系改革等全面推进。政工队伍需要积极参与其中,例如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社会实践等维度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在选课走班背景下,协助学生做好生涯规划指导,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未来发展方向选择合适的课程。这要求政工队伍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三)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保障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政工队伍组织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营造积极向上的校风学风,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关键推动者[1]。他们能够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内涵融入到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新常态下中学学校政工队伍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一)队伍结构方面
1. 专业背景多元化但思政专业占比不足
中学政工队伍成员来源广泛,包括班主任、德育处教师、团委干部等,专业背景涵盖各个学科领域。然而,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比例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工工作的专业性和深度。例如在开展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或专业心理辅导时,可能因专业知识的欠缺而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2. 年龄结构断层
部分中学存在政工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老中青三代比例失衡。年轻政工人员虽有创新精神和充沛精力,但经验相对不足;而一些资深政工人员虽然经验丰富,但对新事物、新观念的接受速度较慢,难以满足新常态下学生工作的创新需求,导致队伍在传承与创新方面缺乏有效衔接。
(二)专业素养方面
1.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更新滞后
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但一些中学政工人员未能及时跟进学习最新的理论成果,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仍沿用传统的说教方式和陈旧的观念,难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思想实际相结合,导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例如在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不能很好地联系当下的社会热点和学生的身边事例,使其变得枯燥乏味。
2. 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欠缺
新常态下,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日益增大,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然而,不少政工人员缺乏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专业的心理咨询技能,无法准确识别学生的心理问题,更不能有效地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在面对学生的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时,往往只能采取简单的谈话方式,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
(三)培训与发展方面
1. 培训机会不均等且缺乏系统性
中学政工人员的培训机会相对较少,而且不同学校、不同岗位之间的培训机会存在较大差异。一些重点中学或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学可能有更多的资源用于政工队伍培训,而偏远地区或薄弱学校的政工人员则很难获得高质量的培训。此外,现有的培训往往缺乏系统性规划,培训内容碎片化,多是临时性的应急培训,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能力提升路径。
2. 职业发展通道不畅
中学政工队伍的职业发展相对受限,晋升渠道单一。一般来说,政工人员主要沿着行政职务晋升,如从普通班主任到年级主任、德育处主任等。但由于行政岗位有限,大部分政工人员在工作多年后难以获得晋升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认同感,导致队伍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三、新常态下加强中学学校政工队伍建设的策略
(一)优化队伍结构
1. 加强思政专业人才引进
中学学校应积极引进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等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充实政工队伍力量。在招聘过程中,注重考察应聘者的专业素养、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选拔出真正适合从事政工工作的人才。同时,鼓励其他学科教师通过进修、培训等方式,学习思政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实现队伍结构的逐步优化。
2. 促进老中青传帮带
建立老中青政工人员结对帮扶机制,让经验丰富的资深政工人员指导年轻人员,传授工作经验和技巧;同时,鼓励年轻人员为老同志带来新的理念和方法,促进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例如,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共同开展班级管理、学生活动组织等工作,在实践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二)提升专业素养
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
定期组织政工人员参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解读最新的政策文件、教育理念和思想教育方法。建立线上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学术讲座视频、教育案例分析等,方便政工人员随时随地学习。同时,鼓励政工人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探索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养
加大对政工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力度,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心理咨询技能培训,包括心理评估、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要求政工人员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资格考试,如心理咨询师考试等,逐步提升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三)完善培训与发展机制
1. 构建系统化的培训体系
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学学校应共同制定政工队伍培训规划,根据不同岗位、不同教龄段政工人员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分层分类的培训课程。培训内容应涵盖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管理、教育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3]。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机制,及时了解政工人员对培训的满意度和收获情况,以便对培训内容和方式进行改进优化。
2. 拓宽职业发展通道
建立多元化的政工队伍职业发展体系,除了行政职务晋升外,还应设置专业技术职称评定通道。例如,设立政工师职称评定制度,根据政工人员的工作年限、业绩成果、专业素养等条件,评定相应的职称等级,并与工资待遇、岗位聘任等挂钩。这样可以激发政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专业成就感,增强队伍的稳定性。
结束语:在教育新常态下,加强中学学校政工队伍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优化队伍结构、提升专业素养、完善培训与发展机制等多方面的努力,能够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学政工队伍,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中学教育改革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提供坚实的保障。中学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政工队伍建设,持续投入资源和精力,不断探索创新建设策略,以适应新时代中学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周珊文攀.新常态下加强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研, 2020(6):0066-0067.
[2]王占标,李忠伟.新常态下加强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研, 2015, 000(045):265-265.
[3]朱芳芳.新常态下加强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名城绘, 2018(10):1.
(作者 李海 邵阳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