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扶贫故事

肖亮: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是我们的终极追求

来源: 作者: 2019-11-26 13:05



2018年12月3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我挥别了朝夕相处的战友,离开了生活近20年的军营,到我的新单位——邵阳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报到上班。我,一名人民的子弟兵,退役转业了。

分管领导很热情地向我介绍了局里的基本情况,对于地方上的工作特点也细致入微地进行了讲解。谈到工作安排的时候,领导面露为难地说,局里的扶贫工作队缺人手,你是部队回来的,局党组希望你能过去一下。我当时也没有想到这样的工作安排,心里也确实咯噔了一下,但是出于受党多年培养的习惯,也没有去想更多,果断地接受了组织的安排。

回到家里,我跟妻子说起了要去村里扶贫,她还是保留着军嫂那种“能撑一片天”的情怀,跟我说,你去吧,家里有我呢。其实,这么多年的家庭重担一直是她在承担,好不容易盼到我转业了,本以为可以有人共同分担了,没想到又落了空。加之我们刚从沿海城市搬过来,大女儿要转学,小女儿也才五个多月,一家人的生活都是从头开始,找房子、调动工作、联系学校、菜米油盐,这一切的一切又要压在她这样一个瘦弱的女子肩上了。我想,妻子不是超人,她只是读懂了我那时的处境,读懂了我的那种情怀和初心。



脱贫攻坚就是一场解放战争,就是一次老百姓摆脱贫困的历史转折点。我知道,这是我从部队到地方后的第一场战斗,作为一名战士,我清楚地知道战场的艰难,战斗的残酷。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对于一个由民到兵,再由兵到民的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新开始。

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穿过一座座山梁,跨过一条条小溪,我来到了这个似曾相识的村庄——古田村。古田,在军人的心目中是庄严而神圣的,因为正是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的古田会议上,党确立了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基本原则。古田村,四面环山,全村面积11平方公里,600余户村民全部散居在海拔700米至1300米的高山上,贫困户有141户,贫困人口多达597人,是出了名的省级贫困村。

脱贫攻坚就要俯下身子,踏踏实实打入群众中去,真真切切地了解实际情况,挨家挨户实地走访调查。当我踏进第一个贫困户家中时,眼前的那一幕是我没有想到的,至今还在我的胸口留下酸楚。风一吹似乎就要坍塌的歪歪斜斜的土坯墙茅草屋,走进室内,屋顶覆盖一层黑乎乎的老旧塑料布防止漏雨,房顶瓦片年久失修七零八落,已经有多处透光;厨房里是黑乎乎的锅灶,边上放着一个没有了上半截的水缸;床上摊着黑乎乎的最少得二、三十年的被褥;除了黑乎乎的老式的木头柜子外,没有见到什么像样的家具和电器……整个屋子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黑乎乎的,很压抑、也很艰辛。在这样的小屋里,墙角的最上方张贴着三、四幅毛主席的各式画像,纸已经发黄变旧,估计也是有年头了。这个贫困户家里只有一位老人在家。交谈中了解到,在这位老人三十多岁时妻子就去世了,留下一个幼子,是他既当爹又当妈把儿子拉扯大。没曾想,祸不单行,儿子三十多岁的时候患上了精神分裂症,病情不断加重,最后出现了暴力倾向,只好送去精神病医院,现在已经在里面住了五年了。



整个村子因病致贫的人口占了大多数,一个病人就能拖垮一个家庭。作为扶贫干部,面对这种情况,往往也会感到很是无助,只能想方设法帮他们落实好医保政策和大病集中救治工作、重病兜底保障,在医疗就诊方面协调一些关系,做到既见效又省钱。治已病只是治标,治未病才是治本。很多老百姓对平时的卫生健康不重视,饮食卫生、饮水卫生、用眼卫生、劳动损伤都不是很重视,平时一些小症状也不太放在心上,往往导致积小病成大病,花小钱变成了花大钱。我每走访一户,都要聊一聊健康卫生的事情,向老百姓反复灌输健康生活理念,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村里卫生室虽然建起来了,但是医疗设备、药品和医疗水平都不能满足百姓的日常需要,我们想办法协调上级卫生单位和相关医药公司,既给予医疗设备、药品的支持,也在培养本村医师的基础上,定时派医生到村里来巡诊,较好地改观了老百姓带病过日子的困难局面。

扶贫工作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思想发动是根本,项目引领是抓手。我在部队从事的是思想政治工作,我认为教育引导官兵的一些经验做法沿用到村里来,应该也是合适的。一方面要讲好大道理。我们工作队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各项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和工作措施与老百姓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只要入户就要跟老百姓聊一聊上级对脱贫攻坚的要求,向他们细致讲解每一条政策,解答好每一个疑难问题,让享受政策的人进一步感受到党的关爱,让没有享受政策的人知道是为什么没有享受到。另一方面要讲好小道理。在全村开展社会公德教育活动,以院落为单位组织召开村民会议,宣讲《村规民约》,深入开展讨论,充分征求意见,广泛开展平安家庭、文明卫生家庭、勤劳致富家庭、道德模范评比活动,努力使村民将《村规民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

“两不愁、三保障”还只是脱贫的基本要求,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才是我们的终极追求。引导村干部牵头成立了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动百余贫困户或流转土地入股,或入社劳作经营,以富硒红薯、中药材种植和竹狸、山羊、土猪养殖作为主要产业发展方向,不断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为贫困户增收创造了平台条件。邀请技术人员讲授中药材种植经验,传授种植技术;联系药材公司定时入村收购药材,稳定了销售渠道。半年时间,光中药材种植就实现了收入9.7万元,百姓脸上也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生命中有了从军的历史,一辈子不会后悔;工作中有了扶贫的经历,一辈子都会受益。脱下了军装,回归了人民,我依然牢记自己举起拳头在军旗前许下的誓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作者系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驻新邵县龙溪铺镇古田村工作队 肖亮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