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扶贫故事

肖尊柱:驻村扶贫工作的欢乐

来源: 作者: 2019-10-25 16:34


久违的农村,久违的农田农土,久违的农民父老乡亲。

还清晰地记得儿时祖父辈曾经对我说过的话:“每个人生旅途中都有很多很好的机遇。”在告别生养我的农村农家三十六年之后,我来到城步苗族自治县蒋坊乡大同村参加驻村扶贫工作队工作,这是我人生旅途里又一回很好的锻炼。

大同村是邵阳市西南边陲的贫困山村,也是百姓勤劳勤奋、山青水绿的美丽乡村。清溪河、宋溪河、梅溪河分别从西南面和东北面流经村庄,汇聚成岩白河,折转流上西北,是巫水源头水流之一。岩白山是村里最大的山脉,山上林木、南竹、花草、药材等年年长势茂盛,尤以南竹的翠绿、冬笋的鲜嫩、松树的挺拨见美。村里的父老乡亲们,就这样祖祖辈辈、年复一年,呵护着这水这山,依赖着这水这山,也有沿着这水这山走出村子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创业发展、务工谋生、返哺家乡的志气人儿。在这方山水面前,我日夜催迫自己:去农户农家取经,拜当地干部群众为师,尽心办实事、尽力解难事、尽量做好事。

第一次看到十四村民小组的陈小花,我心里感到忐忑不安,体会到驻村扶贫压力山大。陈小花是一位大龄姑娘,因患先天性小儿麻痹症,行走一扭一拐,说话口齿不清。十四村民小组是全村路程最远的一个零散自然村落,小地名叫平竹山。去年夏初的一天,我和队友们冒着沥沥小雨上去了。入夏的平竹山里,窄寒还暖。当时大同村还没有启动直通山上的公路项目,我们在山下用电话通知了十四村民小组长李宗求,告诉他建档贫困户信息采集工作任务很急,讲我们工作队要早些时间同组里的群众见面。“择日不如撞日。”我们没有因雨天而改变工作行程,一大早便从住所出发往山上赶。由于要绕道,且雨天路滑,进村的一段路车子还开不进,路上耽搁了不少时间,当我们到达小组长家中,已经接近中午十一点。组上有不少群众等在小组长家里,陈小花母子就在其中。稍停片刻之后,在向导的引领下,我们开始入户走访。在陈小花家门口,她母亲眼含泪水向我倾诉了带养这个孩子的艰辛和对她将来的担忧,希望为她解决一床棉被。听完陈小花母亲的话,我心头一惊,边劝解她宽心、边答应下请求。我没有食言,再次去山上的时候,我把两床新棉被送到了陈小花家中。陈小花的父亲抱起新被子,谢声连连。那一瞬间,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农民的纯朴性情。

背子冲有几十亩耕地、上千亩竹林,它是村里二十三、二十九两个村民小组数十户群众的口粮地,也是大家的菜蓝子和钱袋子。2017年一场大水,把通行背子冲的机耕道靠村口地段洗毁了一截。这条路断了,它深深地揪着李宗求和村民的心。我在背子冲的地头遇见了李宗求,他同我谈到了这条路。回到村子,我找人一同去进行实地察看,然后约两位村民小组长商讨出“村民筹劳、工作队出资”的修复道路方案。我们一拍则合,说干就干。去年秋收刚闲下,两位小组长就组织劳动力,苦干十来天,河边护堤修建起了,机耕道修复好了,公家的钱仅仅用了五千元。今年春季里的一天,我又散步到这条已经修复好的机耕道上,于慢步闲走中仿佛又可以捡拾起丢落分散的农民合力。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参加驻村扶贫工作将近一年半,我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到村里,把自己的体力消耗在工作中,把自己的热能毫无保留地放在乡土上燃烧,没有大梦想、不想什么终点和结局,只愿发挥出泥与沙的优势,只愿我的言行能对大同村脱贫发展有所促推、对全体村民奔入小康社会生活有所帮助。

作者系邵阳军分区政治工作处、市武警支队、市交通执法支队驻城步县蒋坊乡大同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   肖尊柱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