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党的扶贫政策就像一沐春风,一缕阳光,一场好雨,洒进了贫困群众的心中,照亮了他们的前程,让他们享受到了滋润与甘甜,幸福和希望。
想着这五年来的扶贫工作,从一开始,其中的点点滴滴便如苍穹下的繁星,闪烁夺目。经历的酸甜苦辣,所见所闻,历历在目,给予了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财富。看着过往,我能看到的不仅是贫苦大众辛劳的背影,感激的目光,颤抖的双手,更有我的感动和敬仰。
三星村地处邵阳县西南面,属金称市镇管辖,距镇政府五公里,离县城30公里,属典型的丘陵地带。全村共有人口736户,3169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35户,501人。全村共辖12个村民小组,全村面积12平方公里。水田面积近1000亩,人多地少,大部分青壮劳力均已外出打工。主要农作物是水稻、烤烟、玉米、红薯。无集体经济收入,无主导产业,院落到处破损,基础设施几乎是一片空白,一条穿村公路虽已硬化,因年久失修,早已坑坑洼洼,破烂不堪,过往行人无不苦不堪言。当我走遍了村里的每个解落,当我走进贫困户家里,心里感到五味杂陈,身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啊。
此时此刻,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八路军抗日前线英勇杀敌,百万雄狮过大江的电影片断不断在我脑袋里索绕,做为一名有三十五年党龄的党员,为老百姓谋幸福,让贫困群众早日实现小康生活,是一个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理当义不容辞,全力以赴。所以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走遍了全村的山山水水,田间地头,贫困户家中,为做好帮扶规划,为实施帮扶规划,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村看村,户看户,农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一个好的班子是带领群众致富的关键。三星村是由原来的青联、响联、南冲三个村合并而成,人口众多,合并之初,班子懒散、矛盾突出。所以,我初来乍到把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与与抓党建相结合,作为搞好扶贫的首要任务。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对村、支两委干部举办了专门的学习班,定期给党员上党课,过组织生活,不断开展党性教育,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并月月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努力找出自己的不足,从思想上解决问题,消除了相互间凝虑,增强了彼此间的信任,化解了他们相互间的矛盾。我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现在班子团结了,做事主动了,理解的多了,扯皮的少了,并在他们当中推选出了一位优秀的村总支书记。目前各项工作推进井然有秩。
班子建好了,扶贫工作就要落实在具体行动上,要让老百姓满意,就要做群众的贴心人。我驻村五年来,始终与群众打成一片,贫困户家中、五保户家里,常常有我的身影,只要哪里有困难、有矛盾,我就奔向哪。贫困户李桂林2016年因大暴雨房屋倒塌,母亲被砸死,老婆因智障也外走未归,他带着十岁的女儿寄住在其叔叔的一土坯房内,但也很不安全,一下大雨到处漏水,于是我多次与镇里协调,要求尽快建好他的安置房,缺少资金,我又与单位的结对帮扶责任人刘小勇副院长协商,刘副院长出资3000元给他做启动资金。同时考虑他还有劳动能力,在建房过程中,要求他自己做些小工,节省开支,这样,在2017年冬天春节前就喜迁新居。以后每次遇到我,总是说:“肖队长,你真是我的贴心人,我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我要感谢你们帮扶队”。
去年在新村部选址上,原三个村内部互相争斗,几移其址,镇里甚至县里领导都为此焦头烂额,不知所措,为此事,我也心烦意乱,不知如何是好。但是,我还是振作精神,不畏困难,多次召集村“两委”会议,找部分有代表性的老党员座谈,特别是去年7月12日晚上,为了做好南冲片党员组长的工作,我带领工作队员从深夜十点做说服,解释工作到深夜零点,为落实新村部选址扫清了障碍。个人也赢得广大党员和群众的信任。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打好基础是群众脱贫,村出列的关键。五年来,我向单位领导汇报争取项目资金150余万元,加上市里配套资金80万元(2015年至2018年)和县里配套60万元(2015年至2018年),为村集体建设了光伏电站(50KW)一座,年收入在4.5万左右;为全村安装路灯420盏(含280只墙灯);全村所有院落道路得以硬化;修通通组公路十二公里;并建设一座3000羽的养鸡场,能年销土鸡约5000只;整修山塘、水井共六处,为村民饮水、为农田灌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今年又争取到扩改公路一条,全长近6公里;除村里配套的主体文化广场外,另外还修了四处小型文化广场。加上安全饮水的全覆盖、电网全面升级改造的完成,从根本上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扶贫先扶志,久富靠自己。要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过上长期小康富裕的生活,根本出路在于发展产业,只有发展产业,才能有稳定的收入来源。面对村里的实际情况,我做了很多尝试,也曾带领村、支两委干部先后到新邵、永州等地参观学习,首先在村里建了一个3000羽的养鸡场,并成立了专业种养合作社,同时带动四户专业户(能人带动)一起养殖,为了解决他们的销路问题,中心医院当年就发动职工解决6000多只鸡的销路问题。同时,湖南湘村黑猪基地也落户在三星村,现在三期工程正在建栏舍,年底计划投入使用,预计可聘用人工150余人,还可带动上游产业,饲料牧草的种植,现在已有300亩的规模。今年以来,我们在镇里的统一部署下,由吕晓海(现任总支书记)牵头,带领贫困户,做为试点种植葛根100亩,目前长势良好,预计今年就会收回成本。我村的产业发展,让贫困群众看到了希望。俗话说:人穷志不穷,我们帮扶工作队,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他们眼前的困难层面,而是要让贫困主体自己动起来,参与到摆脱贫困的过程中,树立必胜的信心,这样,我们就成功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我必将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向组织交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