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扶贫故事

王纶:服务群众不能“停在嘴上” 要真正“落到身上”

来源: 作者: 2019-10-11 16:49



早上7点左右,太阳才露出半个头,我晨练完回到村部。刚到村部门口,就看到夏庸桂怀里抱着什么东西,呆坐在村部对面的石头上。我走到他身边,问他:“夏庸桂这么早就来了,建房款带来了吗?”他侧过脸,慢慢地起身说道:“带来了,可还少了一点,曹书记来了吗?”我马上给村支部书记曹基书打了个电话,要他通知承建方早点来村部签合同。然后领着夏庸桂到村部会议室等,他抱着一件黑色的外套进来了,我知道那里面肯定是约定的建房款。

夏庸桂是我村的D级危房改造对象,也是我村唯一一户没有解决安全饮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今年52岁,配偶患肺气肿、肾结石,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两女儿都有智力残疾,大女儿嫁人后被夫家送回离婚了,小女儿嫁在本村也是贫困户。一家人因病、因残致贫,生活十分困难,住房还是父辈留下的土坯房,为其本人和兄弟共有。2015年就被鉴定为D级危房,因旧房拆除和新房建设标准问题,至今还未实施。2018年,驻村帮扶工作队一个月内去了他家五六次,向他宣传危改政策、帮助制定建房方案,做通他本人和兄弟的思想工作,最后才得以打消顾虑、同意建房。按政策夏庸桂一家4口人可享受72平方的保障性住房,每平方按780元补贴计,验收合格后能享受建房补助56160元。因夏庸桂无能力承建,村里帮助他联系了建筑队,但他要求提高建房标准,经我们多次协调,夏庸桂才同意自己先付工程款2万元,其余工程款全部由承建方垫付,待补贴款到位后再支付给承建方。



建房方案定好了,解决饮水问题就提到日程上来了。夏庸桂家位置偏僻,靠近邻村连河村,离集中供水区太远,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多次开会商量,最后确定帮他打口水井,由曹基书同志负责具体落实。曹书记多方联系打井人,人工打井每米600元,普通机井每米120元,但不保证出水,最后联系来自广西全州的大型打井队,他们保证出水,但每米要140元。经过权衡,确定要广西全州的打井队来施工。签订施工合同后,我们通知夏庸桂清理场地,做好施工准备。结果施工队进场了,夏庸桂的场地却还是原样,我估摸他是担心我们说的话不能及时兑现。我们和施工队一起清理场地,安装机器。下午3点左右完工,打井100米,出水量达到每天2到3吨,彻底解决安全饮水问题。井打好了,我再次和夏庸桂说赶快准备钱建房子,他说明天上午就来。

按既定建房方案,我们催了一个月要他准备钱帮他建房,他都说没筹到钱。还有打井施工队没进场,他就不清理场地,好像对我们不够信任,认为我们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真的帮他解决了饮水问题。思想问题解决了,第二天早上7点夏庸桂如约来到了村部。来了就好,我和曹书记与房屋承建方仔细谈妥建房的每一个细节,然后形成文字,村里作为监证方参与合同签订。三方签字后,夏庸桂打开抱着的黑色外套,小心翼翼从内袋里拿出一个塑料袋子,里面的确是准备的建房款,每十张用一张钞票横向对折隔开。他拿出来一张张地数给我们看,承建方看他数得太慢,有些不耐烦,我说不着急,让他慢慢数。我知道这些钱他数过很多次了,多年来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有些依依不舍,同样是人民币,但包含的意义却远远不同。几个月后,夏庸桂家的新房终于建成了,我到他家祝贺,说:“老夏,我们没有骗你吧,房子和水都帮你解决了。”他憨憨地笑道:“是的是的,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扶贫工作队!”

夏庸桂的住房和饮水问题都解决了,我们悬着的心也落下了,但他一开始的不信任给我深深地上了一课:服务群众不能“停在嘴上”,要将实惠真正“落到身上”,就必须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作者系市委统战部驻新宁县清江桥乡清江桥村帮扶工作队原队员 王纶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