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扶贫故事

“铁汉子”铁心战脱贫——记省市场监管局驻新邵大坻村工作队员赵永平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 2020-05-13 11:20

“扶贫干部筑河堤,筹资筹力费心机,巧妙设计工程急,天寒地冻不误期……”这是新邵县迎光乡大坻村80多岁的村民李泽庆自己编写的打油诗,他用红纸写好张贴到村部,生动而又朴实的表达了对扶贫工作队员赵永平顶雪冒雨修河堤的由衷感激之情。

赵永平,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驻新邵县迎光乡大坻村工作队员,2018年初,接到扶贫任务的他,二话不说,背起行囊以最快的时间投入到脱贫攻坚战场。

大坻村地处新邵西北最偏远的山区,全村辖16个村民小组,528户220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09户505人,属省定深度贫困村, 2017年末人均纯收入2750元。该村山多地少,平均海拔800米,人均耕地面积仅0.56亩,而且多是沙性土壤,农作物收成偏低。该村四周环山,只有仅有的一条弯延曲折的水泥公路出进。长期以来,村里无特色产业,只能以传统的稻谷、红薯为主,所以存在着“四多三少”:老人小孩多、单身汉多、残疾人多、人口多,耕地少、劳动力少、致富能手少。

自2018年开始,村庄经常能看到一个戴斗笠、穿解放鞋、背着背包、身材魁梧、讲着普通话的人走在各个院落,那个人就是赵永平。自入村后,他用10双解放鞋丈量了全村每一座山、涉过了每一条河、穿过了每一条小巷。他察民情,解民忧,对每一个贫困户的家庭情况,每一个组的状况都了如指掌,群众都亲切地称他老赵,一遇事儿都异口同声地说:“喊老赵来”!

在全村召开的一次党员组长会议上,赵永平当着全村党员组长的面说:“我曾经是省城的干部,但从现在起,我是大坻的村民,我是来扶贫的,而且会是三年,不会走个过场就走,大坻村民不脱贫,我就不会回长沙” !

2018年5月,村“两委”决定在全村架设193盏太阳能路灯,他一个人到各组布点,连续走了5天,仅用半个月时间就将193盏太阳能路灯架设起来,照亮了全村。

2019年6月,大坻遭暴雨袭击,引发山洪,农田被淹,新建的水泥公路被冲毁,他冒雨在全村走访了解灾情,及时组织村民开展生产自救,抢修塌方15处,抢修损毁公路12处。“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对他来说已经是常态。

2020年4月,为了维修加固5组的一处山体滑坡,他自己组织施工,采购建筑材料,一次骑着摩托车到工地去,因为山路陡峭,不小心摔了一跤,脚、手大面积擦伤,由于工程进度紧,他医院都没去,擦点红花油后又扑在工地上。他是群众眼里的“拼命三郞”,曾经深夜11点开院落会议被狗咬伤;曾经在寒冬腊月修建河堤,顶着河风一站就是一整天;曾经砌堡坎时从3米多高的坎上摔下,多处软组织受伤仍然坚守工地……

三年来,他几乎没休过什么假,在村里一待就是两三个月。他的父母在永州江永县居住,年迈多病,尤其母亲身体不好,即使偶尔回家看望生病的母亲,待一天后也要被退休老干部的父亲赶来大坻,父亲总对他说:“永平,你是党的干部,现在正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你要多住村里,多干实事,千万不能怕苦怕累,家里的事你不要担心。” 2019年9月,母亲在长沙做心脏手术,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后,他才匆匆赶到医院照顾了5天,以尽孝心,母亲手术成功后又立马赶到村里。

三年来,该村完成了公路硬化10.59公里、村道扩宽1公里;完成河堤修筑4000米,开挖机耕道5条6.2公里,完成了高标准水渠6公里,完成水毁项目公路堡坎6处,河堤4处300米,恢复良田20亩,自来水维护10处;复垦整治荒地200多亩,加固山塘2口,新修河堤堡坎4公里;还完成了农网改造、光伏发电、高标准农田改造等重大基础项目建设。这些民生工程都倾注了赵永平的无数心血,全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全村群众看到了扶贫带来的希望,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得到全面提升。

赵永平常讲,不能为全村脱贫“摘帽”而“摘帽”,还应打造一支好队伍,增加群众的造血功能,使困难群众致富增收,脱贫不返贫。为此,他绞尽脑汁帮助村里发展产业,2018年7月,他牵线搭桥从永州引进了湖南大舜皇生物科技公司,与村里签订了500亩舜赐茶生产加工合同。如今,以舜赐茶为主导产业的黄桃、药用牡丹、蔬菜、金银花等5个产业园区已建成,全村流转旱土400亩,荒地300亩,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业已形成,集旅游和康养为一体的新型经济体也在运作中。

“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刚来时白白净净的省城汉子,现在已经满头白发、皮肤黝黑、手掌粗糙,他将自己的满腔热情和全部精力献给了大坻,献给了大坻的父老乡亲,真正谱写了一曲脱贫攻坚的乐章。(马固良 李宏)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