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网6月25日讯(通讯员 胡文俊)“去年以来,我们村至少10户按照‘三个3’模式办丧,与之前相比,每户至少省下了2万元,村民的负担减轻,家里发展得更好,村里的人情味更浓了。”洞口县水东镇刘庄村党支部书记尹华国如是说。
“丧事由3人组成治丧委员会具体操办、办丧时间不超过3个晚上,全部费用开支不超过3万元”,这就是尹华国所说的“三个3”模式。此模式在推广初期,大多数村民纷纷表示赞成,但碍于面子,都不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为消除群众顾虑,有效推动移风易俗工作顺利开展,水东镇党委政府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在全镇范围内全面推广,大力弘扬乡风文明主旋律,形成了“厚养薄葬”的文明新风。
一场动员部署会。结合“敲门行动”、“六零”村创建入户走访,各联点领导深入各村召开动员部署会,宣讲乡村振兴工作的思路和理念,宣讲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宣传推广“三个3”模式的好处,动员大家破陈规、除陋习、传文明、树新风,取得广大村民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
一份指导意见。明确3人治丧委员会职责,即1名村干部现场指导、1名组长负责监督、1名家务长具体实施。列出办丧全流程清单,参考日程不超过3天。对人工、鞭炮、开餐桌数及菜品数、杂物开支等费用提出指导性建议,开支总额不超过3万元。
一个红白理事会。充分发挥红白喜事理事会在移风易俗工作中的统筹协调作用,各村在深入了解民意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红白理事会章程》,进一步明确红白喜事理事会的权利与义务,将“三个3”模式写入章程,注重常态化教育引导,不断探索文明、健康、高雅、便利的婚丧嫁娶新路子。
一封移风易俗倡议书。利用“水东在线”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宣传栏、“村村响”、进村入户等线上线下宣传方式,发出移风易俗倡议书,倡导厚养薄葬,倡导从简从快,倡导文明环保,营造出浓厚的宣传氛围。
一份行业自律承诺书。在尊重民俗风情、尊重民众信仰的同时,引导民间信仰与新时代文明风尚相适应。组织召开道士、地仙等殡葬从业人员座谈会,签订殡葬行业自律承诺书,督促其带头落实相关措施,做到提高站位讲政策、遵纪守法讲道德、相互督促讲文明,切实做到尊重丧户意愿、维护逝者尊严、减轻群众负担。
一份村规民约。各村重新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将“三个3”模式作风乡风文明的单独条款,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教育引导全体村民自觉遵守、形成习惯。此次修订还将“美丽庭院”创建、基层社会治理暨“六零”村创建等纳入村规民约内容,在镇域内营造出风清气正、文明和谐、美好幸福的氛围。
一篇三字经。“新时代,新水东;革陋习,树新风……破旧规,立新意;三个3,要牢记……”采用朗朗上口、节奏轻快、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三个3”模式总结为丧事简办“三字经”,利用快板音频、小视频等形式灵活、生动地展现出来,使之更加深入人心,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认可和广泛传播。
一张办丧备案表。实行操办丧事报告备案制度,采取事前提醒、事后及时查证等方法,加强对村民操办丧事的监督。丧事办理结束后,由红白喜事理事会如实填写“三个3”落实情况备案表,由三人治丧委员会、家属代表对治丧时间、治丧开支落实情况、家属满意度进行评定,确保取得实际效果。
一份落实情况台账。建立移风易俗“三个3”工作台账,对辖区内每一例丧事落实“三个3”模式情况进行登记,定期统计“三个3”落实率、平均治丧时间、平均治丧开支等,及时对好的做法进行推广,对不能按要求办理丧事的进行再宣传、再发动、再调度、再落实,将全年落实情况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六零”村创建工作的重要考核依据。
一块“红黑榜”公示栏。为树立典型、示范引领,各村对模范带头落实移风易俗“三个3”模式的,在红榜公示;对拒不落实“三个3”模式、铺张浪费严重、形成不良影响的,在黑榜公示。同时,将孝亲敬老、邻里和睦、庭院整洁、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写入红榜,将不仁不孝、庭院脏乱差、赌博败家、大操大办、好吃懒做等反面典型写入黑榜,大力弘扬新时代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