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风文明

移风易俗润民心!看邵阳这个侗族乡的文明新事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龙宪智 龙斌 2024-12-05 17:30


12月2日,绥宁县东山侗族乡双门村83岁的杨丙花老人去世,该村“红白喜事理事会”全程参与,节省了不少开支,丧事也办得十分体面。
走在该乡的街头巷尾、田间地头,迎面而来的是清新舒畅的空气,感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好,移风易俗恰如一股春风,无声地融进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吹奏出一曲有温度的新时代文明之歌。

赋能乡村 筑牢思想基础


东山侗族乡为培养群众良好的文明习惯,努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大力培育道德沃土、壮大道德力量、弘扬社会正气、传播时代新风。
该乡充分发挥“头雁”作用,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龙秋萍是绥宁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标兵,她组织志愿者参加服务活动200余场次,发展青年志愿者500余人,多次组织开展“小小箱子喂娃心”壹基金温暖包的筹集发放活动,为绥宁县高寒山区困难学子累计发放“温暖包”426个,常年结对持续帮扶困难学子39人。同时,她带队向村民发放了“倡导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倡议书数千份,倡导辖区群众从自身做起,带动身边的人积极参与,使文明新风理念深入人心。
近年来,该乡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乡组建了一支32人的卫生保洁队伍,每天工作在乡村的公共区域,为洁净乡村做贡献。东山村原总支书记杨昌培家庭获评邵阳市2023年度 “最美庭院”。他家是一座精致的砖木结构建筑物,房前大树郁郁葱葱,令人赏心悦目。他家的房间干净整洁、家具摆放整齐,卧室摆放了很多书籍。他和妻子互敬互爱、孝敬父母、关心晚辈,为推动乡风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
该乡积极倡导喜事新办、婚事从简,杜绝高额彩礼,不盲目攀比、不铺张浪费,坚持“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原则,大力营造节俭文明、崇德向善、孝老爱亲的良好氛围。
该乡瓮溪村集体筹资创办了公共食堂,置办了桌椅板凳、碗盏茶具等日常用品。村民操办红白喜事都到村公共食堂报名,公共食堂提供服务,为村民节约了资金,又改变了以前大操大办的风俗。

典型示范 引领行为规范

黄民刚是一位年近70岁的退伍军人,住在东山街上。近年来,他在家摆弄各种乐器,学通了二胡、鼓、电子琴等乐器。他带队成立了老年器乐演奏协会。平时,他走村串寨,为村民送去音乐快餐。重大节庆活动,他带领团队热情参与。今年,他带队参加了六所大学学生与当地村民举办的文艺联欢会以及“红色十月节”等重大节庆活动。


图片


穿白色民族服装的黄民刚带领团队在“红色十月节”演奏(龙宪智 摄)

目前,该乡12个村各有3到5支舞队,每到夜晚,在明亮路灯的照耀下,各大寨子、大院落的宽敞空地、小舞台,大家纷纷跳起广场舞,既锻炼了身体,又放松了心情。
该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每年都要举办道德讲评会,近年来评选出绥宁好人杨海云,尊老爱幼模范杨向荣,热心公益事业模范周丙梅,卫生清洁模范马友庭,助人为乐模范龙丙翠、刘陶祥、杨昌吉,孝顺儿媳曾小明、段显妹、唐兰花等,引领村民向先进典型看齐,争当移风易俗的宣传者、践行者和推动者。

统筹兼顾  形成共建局面

作为邵阳市唯一的侗族建制乡,该乡大力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建成集党群服务、文化惠民、文明实践为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聚焦文明实践“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这一根本目标。全乡16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走进乡村大舞台,开展“戏曲进乡村 欢乐送基层”“广场舞大赛”等文化活动,在服务中心、服务重点上看得准、贴得紧、干得实,真正把文明实践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图片


近年来,该乡先后举办了“四月八姑娘节”“东山红提节”“十月兄弟节”“红色十月文化节”和“侗族抬故事”等非遗活动。
该乡东山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是“四月八姑娘节”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巫傩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至今还保留着吃黑米饭、出嫁姑娘回娘家等习俗。积极挖掘逗春牛、闹年锣、哭嫁、唱山歌、吹唢呐、拦门酒、长凳宴、铜钱舞、划彩船等非物质文化,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凝聚力同步发展。
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海。放眼如今的东山侗族乡,阡陌之间,乡风净、民风纯,思想齐、干劲足,移风易俗似春霖甘露,悄然拂进东山人的心田,凝聚道德力量,闪耀文明之光,共建和谐家园。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