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网4月9日讯(通讯员 肖斌辉 钟鹏 马建国)4月8日,新邵县坪上镇岱水桥的早稻生产基地内春意盎然,千亩绿肥作物长势喜人,这是该县大力推进“绿色养田”新模式,助力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发展的一个缩影。
新邵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在田间调研指导。(钟鹏 摄)
近年来,该县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持续深化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推广农家肥科学施用,推动了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和耕地质量提升。该县紧密结合粮油生产及果园等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突出在水稻农业合作社、果园、油茶园等基地发展绿肥种植4.6万亩,为农户免费发放绿肥种子9000公斤、免费提供绿肥无人机播种1万亩。通过推广“三沟”配套技术、“两花”混播和紫云英循环免播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了规范化种植程度和全县绿肥种植水平。
“我们这个村有将近1600亩种植面积,县农业农村局给我们提供紫云英种子,开花后它们被翻耕入土,改良了土壤,增加了土壤肥力,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产量。农业农村局使用无人机帮忙播种,真是太感动了。产量方面,一亩约五十株树,比较大一点的树可以产一两百斤,按亩来算,每亩可以达到四五千斤。”一位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满脸笑意地说着。
该县农业农村局组建农技服务队,深入田间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通过土壤检测数据,明确堆肥、绿肥、畜粪等农家肥的适用场景,为农户定制“有机肥+化肥”配比方案,实现“一地一策”精准施肥,切实改良土壤结构,激活耕地潜能。在坪上镇岱水桥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该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将高温发酵杀菌后的农家肥集中运送堆放等候施肥。据了解,施用农家肥后每亩节省成本约100元,作物结穗率高、颗粒饱满、抗逆性显著增强。监测数据显示,连续3年施用农家肥的耕地有机质含量平均提升0.8%,板结土壤占比下降15%。
下一步,新邵县将持续秉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原则,用好绿肥这个“绿动能”,全力推动农业朝着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可持续绿色之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