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心得

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刘永格 2017-11-17 10:03

婚丧嫁娶、节庆祭祀,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婚丧寿庆活动中盲目攀比之风日盛,随礼名目繁多泛滥,人情消费持续攀升,城乡居民不堪重负。当前,在邵东县一些地方婚丧寿庆大操大办、盲目攀比之风盛行,导致群众因“办酒致贫”或“礼金”负担过重而致贫,严重影响脱贫致富,影响文明程度,人民群众对此怨声载道。改变这种陋习已是大势所趋、群众所盼,移风易俗,简办婚丧寿庆已成为广大城乡居民的迫切愿望。

一、推动移风易俗,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婚丧习俗对于弘扬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影响不容忽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需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还要汇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要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移风易俗是弘扬时代文明新风的题中应有之义,对社会文化建设、对弘扬社会主旋律至关重要。因此,推动移风易俗,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二、推动移风易俗,必须以党风、政风建设带动社风、民风转变,从制度上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当今社会党风政风与世风民风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党风政风是关键,世风民风是风向标。党风政风决定民风,民风影响党风政风。一个艰苦奋斗的政党,必须懂得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反对铺张浪费,我们党才能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中,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厉行勤俭节约,才能有效净化我们的社会风气,培育健康向上的文明风尚。

“移风易俗,天下皆宁。”崇尚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已经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狠刹歪风邪气,遏止陈规陋习,刻不容缓。移风易俗的目的是通过风俗改造,优化社会环境和政治生态,提升干部群众人文素养,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与此同时,还要制度规范,刚性约束。当今是一个法治社会,制度化既有助于移风易俗的顺利进行,也能体现法治社会的特点和精神。实践证明,制度往往能够更好地规范引导人们的生活,也更容易让群众接受。在移风易俗的过程中,旧的不合时宜的风俗要及时主动抛弃,新的文明风俗要加以提倡并制度化。只有新的文明风俗被制度化了,才会被群众更好地坚持下去,移风易俗才算成功。

例如,邵东县灵官殿镇今年以来建立规章制度,力促移风易俗,先后印发了《灵官殿镇规范群众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工作方案》《灵官殿镇群众操办婚丧喜庆管理考核办法和违规操办责任追究办法》《致全体村民的一封信》等文件,在全镇42个村均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要求做到“五个统一”和“六个严禁”:即统一工作班子,各村由红白喜事理事会全程参与、全程监督;统一标准,每桩红白喜事费用原则上控制在3万元以内;统一餐具和环卫管理,餐具由村里集体置办,卫生清场由主家承担;统一审批督办;统一通报曝光。严禁发包烟、严禁发红包、严禁上全菜、严禁上高档酒、严禁超标准操办。仅4个月时间,为群众红白喜事节省开支500万元,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三、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必须依靠三种力量

一是依靠群众自身的力量。移风易俗具有群众性、复杂性、普遍性和长期性等特点,推动移风易俗必须走群众路线,依靠和发动群众,通过引导群众主动参与、自觉践行,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要注重发挥村民自治作用,通过建立“红白理事会”制定执行符合农村实际需要的村规民约,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使其成为约束农村生活风俗“指示灯”,引导民众摒弃在民俗中大操大办的陈规陋习,在日常生活习惯中知晓应怎样保持勤俭节约,从而在从农村日常生活习惯当中营造出良好的民俗风气。

二是依靠党员干部榜样的力量。移风易俗、破除陋习,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关键在于党员干部。老百姓有句俗语,叫做“组看组、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对于培育、引领淳朴的民风、乡风,具有极其重要的标杆作用。古人云:“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员干部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敢于弘扬正气,反对歪风邪气,必须走到群众前面,变指派命令为行为感召,变喊破嗓子为做出样子。党员干部要坚决抵制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自觉带头不铺张浪费、不滥发请帖、不大操大办,做移风易俗、勤俭节约、文明办事的表率;要动员教育自己的家属及亲朋好友养成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良好风尚,争做倡导社会文明新风的典范,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引导民风。党员干部要感召和带动群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移风易俗深入民心、开花结果。

三是依靠道德文化传承的力量。道德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文化建设就要在移风易俗、除弊布新、崇尚新风上下功夫,必须面对并正确解决传统观念、风俗习惯的传承问题。要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传承地方风俗中的人文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充分发挥中华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的感召力,着力培养广大民众的道德自律和文化自觉。建设新农村要硬件、软件两手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于群众思想中,不遗余力地倡导发扬传统美德,倡导现代社会的文明礼仪,革除陋习,激浊扬清,移风易俗,形成社会文明新气象。

移风易俗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贵在持之以恒,重在实现常态化、长效化。倡导移风易俗,树立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既是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迫切需要,也是每一个公民责无旁贷的义务。要切实弘扬社会正气,净化社会风气,抓党风政风促社风民风,推动这场深刻的风气变革,让百姓生活更加和谐富美。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