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驻村故事

扶贫路上的感人故事

来源: 作者: 2019-11-04 17:11

我自2018年4月底被抽调到市驻村办,至今已一年有余。全市的贫困村、非贫困村,仅今年就调研走访了近100个,其中90%以上是贫困村,有些去了还不止一次。在贫困村中,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有地处邵东县这种经济发达地区中的贫困村,也有地处新宁县这个世界自然遗产中的贫困村,当然更多的是地处大山深处、自然条件贫瘠、交通不便、人的思想观念陈旧落后的贫困村,等等情形,不一而足。

我自小生长在城市,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学校和机关单位工作,从未从事过农村工作。在去驻村办以前,我以为,在工信局经济运行科调研过的那些偏远乡村的企业已经很远了,有些也得翻山越岭才能到达,可现在细想,这些企业都是基本达到规模企业标准的,何况办企业的条件之一是交通便利程度,所以这些企业肯定不够偏远;而我们工信局自己的帮扶村(隆回县高坪镇上坪村)条件应该也够艰苦的了,远离邵阳市区和隆回县城,坐落在山谷,好像自成一个世界,但其实上坪村离新化县城并不远,很多小孩还在新化读书。所以自从去了某些贫困村,才知道自己的确就是那井底之蛙,穷山恶水,从来不是书上的名词。自然条件,有的时候真的是贫困与非贫困的分水岭。


先说说大屋,洞口的一个瑶族乡,那真的是在崇山峻岭之中,翻过一座山又一座山再一座山,当你数不清翻了几座山,脑袋已经开始头晕目眩、肠胃已经开始翻江倒海之时,乡政府到了,巴掌大的地方,冬天寒气逼人,夏天倒是凉风习习,晚上还要盖棉被。在这个乡,有三支市派工作队,其中一支,还要往大山深处继续走。我们去的时候,正是塌方过后不久,一处路基错位下沉一米多,多处山岩塌方,但已清理出来一条汽车通道,一边是随时可能落石的山崖,一边是虽有大树竹子遮拦但仍深达数十米的山谷。走在这里,真能感到生命的脆弱和人生需要的好运,走了一次后,我们办的司机再也不想走这条路了,以后都是租车前往。而我,从那回来后,就强烈要求驻村办给每位工作人员买保险,给自己一个安心,给家人一份保障。对了,与大屋乡交界的地叫山门,真的是“庭院深深深几许,一进山门深似海”啊。

我的单位是工信局,在我们看来,网络信息在当今时代已经无所不在。但在隆回县司门前镇杨柳村,去年7月第一次去时,看到全村地处深山的山上,没有一块宽阔平整的空地,所有房屋全部依地势而建,而且什么信号都没有,没有电视,没有网络,也没有手机信号。这个村也有一个市队,他们要打电话,要么爬上村部的屋顶,要么爬到山上去,用行话说,这样才能捕捉到一丝“飘过来”的信号。村里的女支书对我说,她最大的愿望是能建成网络,让过年回家的年轻人能在家看上电视,用上手机,最后都能留下来。今年6月当我再次去时,新的村部建成了,村部前有了一块空地,村部也有了网络信息信号,全村开通信号指日可待。

邵阳县黄荆乡,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离邵阳市区这么近的地方,竟然还贫困,一问原因,却是缺水,真是天不助人。水是万物之源,也是贫困之源。因为缺水,当地老百姓大多外出打工;因为缺水,乡政府的厕所都是旱厕;因为缺水,乡政府的食堂一年四季吃得最多的菜是萝卜白菜和各种炒鸡蛋……当我们在乡政府食堂面对一碗炒鸡蛋花和一碗水煮碎白菜,还有一碗专门招待我们刚从冰箱拿出还没蒸透的大块的扣肉时,心里只有心酸。可这样的生活,却是乡政府干部的日常。

新宁县马头桥镇荷叶村有一支市派工作队,队里的一位80后的女队员,两个孩子的妈妈,2018年兢兢业业驻村一年,工作扎扎实实,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结果工作生活学习三不误,考上了中山大学的全日制博士,而为了脱贫攻坚大业,她最终放弃了读书,今年仍然继续留在扶贫第一线。

新宁县金石镇罗源村,有一支省机场管理集团派驻的工作队,我今年5月去时还只有从水庙镇进去的一条路,山路弯弯多险奇,而且耗时长,从县城到村里还要一个多小时,更别说工作队回一趟家得七个多小时的车程了,现在集团在村里投资已经上千万,队长和我说起村里的变化和规划更是喜上眉梢,不但在村里搞起了旅游、种起了蘑菇,还拉通了连接莨山的道路,甚至还在暑假引入了支教队伍,为孩子们带去了希望。我们在交流时,队长从来不说生活的艰苦和交通的不便,只说村里的情况,只想带我看看村里的变化。

其实典型人物远不止这几位,爱人得了癌症克服一切困难坚持驻村的,自己身体不好硬扛着坚持驻村的,单位领导不重视扶贫自己四处协调坚持驻村的,工作队内部构成复杂难以协调自己勇挑重担坚持驻村的,村情民意复杂仍坚持入户走访与老百姓深入交流沟通化解矛盾不畏艰难的,太多让我感动的人和事,支撑着我在扶贫路上不惧风雨不畏困苦克服各种困难继续前行,我也仍将一如既往地行走在扶贫路上。

作者系市工信局机关党委副书记、市驻村办综合组组员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