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资江评论

热血突击,沿着“北岳青年”的足迹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青年说⑤

来源:红网 作者: 2025-08-14 17:29

北岳区青年救国会议。资料图

□谢美慧(南昌大学)

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相持阶段,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实施残酷的 “三光” 政策与经济封锁。1942年前后,北岳区军民陷入“无粮可食、无地可种”的绝境。就在这至暗时刻,北岳区青救会响应号召,发起 “五四突击月”活动。据《晋察冀日报》报道,30余万青年扛起简陋的锄镐,埋头苦干开垦万亩荒地,同时累计开展千余次破袭战、抢收战等游击作战,用青春热血与汗水托举起民族的希望。

这段历史,为后人勾勒出无数年轻的身影:或许是刚放下书本的瘦弱学生,握锄的手虽细却绷着劲;或许是田埂上长大的倔强少年,踊跃加入青年武装组织;又或许是英姿飒爽的少女,拿起针线缝制军衣,支持前线。他们奋斗争先的姿态各异,但脸上都带着相似的不服输的神情,眼神里都燃着同一股火。那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拗,是把“绝路”凿成“生路”的狠劲。

抗日根据地青年妇女缝制军衣,支援前线。资料图

时光流转80余载,但那份“热血突击”的劲头,早已融入新一代青年的血脉,并在新时代的“战场”上被一次次唤醒。

黄文秀从北师大硕士毕业后,毅然放弃大城市的繁华,一头扎进家乡百色的扶贫事业。初来乍到,村民们对她充满怀疑。她走访时常常碰钉子,但她没有打退堂鼓。她换上朴素的衣服,背着行囊穿梭在乡间,帮着干农活、唠家常,慢慢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为发展家乡的砂糖橘产业,她联系农技人员,手把手教村民种植技术。为解决销路难题,她四处奔波,还亲自参与修路,只为让果子顺利出山。那些年,黄文秀就像一个冲锋的战士,四处奔走在扶贫第一线,直到把年轻的热血永远融进了那片她深爱着的土地。

黄文秀带领村民发展水果产业。

同样挥洒着“突击”热血的还有“95后”青年施康等人。2020年,大学毕业后的施康毅然返乡创业,创办了十八洞村首个电商工作室,成为村里首批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之一。他团结一批热血青年,建立运营、客服、物流团队,形成完整产业链,每天至少开展一场直播,销售额近万元。从都市白领到电商带头人,从“直播新手”成长为“带货能手”,他发动村民参与夜间直播,带动全村电商发展。“施康们”心中的热血从未冷却,那份向着困厄冲锋的劲头,成为引领群众走向富裕的最有力武器。

新时代的“突击”,或许没有硝烟弥漫的悲壮,没有生死时速的惊险,但同样是为人民利益发起的勇敢冲锋,同样是用坚韧与执着,向人民的痛点、难点问题发起的突击战与攻坚战。

展望前路,挑战犹存,但热望更炽。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当青年能将为家国担当的热血,与为时代破难题的锐气相融合,就没有什么难关不可跨越,没有什么未来不可开创。这份融入血脉的“突击”精神,终将在青年们的一次又一次挺身而出中,成功破解时代发展的一道道难题,绽放出最灿烂的青春光彩。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